上海:推进中医药全面融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2018-01-23 朱蕗鋆 中国中医

上海始终坚持“中医药融入社区,服务基层”,在基本实现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落实中医药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上海始终坚持“中医药融入社区,服务基层”,在基本实现中医药融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管理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落实中医药参与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由全科医生和社区护士、公卫医生等共同组成的家庭医生团队,是政府在社区为居民提供综合、连续、全程的健康服务与管理的主要载体。中医疗效确切、作用独特且服务方式灵活多样,广受社区居民欢迎,应当成为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推进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上海分两步实施:

第一步,以制定实施中西医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为切入点,探索中医药技术方法融入大卫生健康管理。“十二五”期间,上海组织实施了中西医融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一是整合服务内容。按照原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中医药健康管理要求,制订了重点人群、重点病种等8个中西医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二是拓展服务提供主体。将服务提供主体拓展为包括中医医生在内的家庭医生团队全体成员,并分四批对全市近万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非中医类医师进行为期半年的中医药基本知识与技能培训;三是完善服务流程,明确并细化目标人群发现、干预措施实施、管理信息采集等主要环节上中医药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并与其他条线相应工作相衔接,形成同部署、同实施、同考核的协同推进机制。2017年,65岁以上老年人和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目标人群覆盖率均超过了50%,中医药健康管理得到有效落实。

第二步,以“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示范岗”建设为抓手,探索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结合前期中西医融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实施经验与家庭医生制度建设推进要求,我市分批启动了“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示范岗”试点建设,围绕“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内容与流程”、“中医药服务特色与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开展试点,探索不同中医资源配置的家庭医生团队均衡提供相应服务的模式。目前,已初步形成涵盖我市大多数家庭医生团队人员构成状况的三种中医药服务提供方式:一是中医全科医生作为团队长,承担签约主体与团队管理责任;二是中医医生作为团队固定成员,接受任务分配提供相应服务;三是团队中无固定中医医生,由团队全科医生和中医科协同完成相应服务。在试点过程中,上述团队均结合各自实际,逐步明确了团队工作内容与规范,初步形成了团队内部协作机制,为我市推进中医药融入家庭医生服务进行了有益探索。

二、主要成效

中期评估结果显示,健康教育、体质辨识、养生保健指导、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基本服务在各试点团队均能得到有效开展与落实。部分团队还探索“全专转介”模式,由签约家庭医生为签约居民提供中医专病综合门诊的预约、转诊服务;部分团队则在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领域进行了探索。通过中医药特色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得到提高,中西医融合的家庭医生服务广受签约居民好评。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在以下两个方面进一步深化。一是点面结合,不断完善机制。在深化家庭医生团队中医药服务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区域层面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保障措施,为全市的“中医药融入社区,服务基层”顶层设计提供依据和支撑。二是多措并举,着力提升能力。统筹全市中医相关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升社区中医药服务整体能力与水平,包括启动实施中医优势病种专科专病联盟建设、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与应用、社区中医特色服务项目建设,以及“中医药领军人才学术共同体”、“基层名中医工作室”、“中医专家社区师带徒”等人才培养项目,进一步强化对家庭医生团队服务的支撑,最终实现基层中医药服务均衡化、优质化与特色化发展,满足社区居民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作者:朱蕗鋆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伤医事件不再翻篇 上海复核伤医女教师晋升资格

针对网传伤医行为,警方提供的资料显示,2015年9月26日,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内,病人缪某与急诊医生郑某因就诊流程问题发生口角,后升级为冲突,缪某殴打郑某致鼻骨骨折。上海徐家汇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将双方带所调查并制作笔录。经询问,双方同意进行调解。后双方在徐家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缪某同意给予对方一次性经济补偿,郑某对此表示无异议。协议已经履行完毕。缪某面对记者说:“伤医肯定是自

国务院:上海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可自主决定床位数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事项探索形成可复制经验,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确定进一步支持返乡下乡创业的措施,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乡村振兴。会议指出,深化“放管服”改革,从实施“先照后证”、“多证合一”到不断推进“证照分离”,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进一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破解准入不准营顽疾、更大释放创业创新活力的重

上海在崇明试点2.0版医联体,今年启动三大基础工作

“如果说原来的医联体的建立是为了帮老百姓解决看病治病,现在2.0版医联体就是为了老百姓的健康管理,少生病、晚生病。”上海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1月19日,上海市崇明区卫生计生委代表区所属公立医疗机构与上海新华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新华-崇明区域医联联合体深化改革试点正式启动,上海将在全国率先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2.0版紧密型医联体,将为崇明70万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上海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

社会办医规模限制大解放!上海成突破口

前不久在和国内一位知名投资人交谈中,谈及社会办医的上海政策,该投资人表示,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定位的国际大都市,不鸣则已,一鸣必然惊人,肯定不会拖全国的后腿,而且很可能会走在全国的前列。

上海评选推广医改创新举措

由上海市医改办、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指导,《解放日报》社联合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首届“上海医改十大创新举措”评选近日揭晓。推选活动共收到办医主体、医疗卫生机构、市级相关学会协会等推荐的77项举措。经遴选,25项举措入围,经过近15万名网民投票,最终诞生十大举措。

点赞!这7位临近八旬名医获上海美丽女医师奖

临近八旬的年纪本可享受天伦之乐,却依然在给患者看病,在医院里就有这样一幕幕令人动容的场面:一群年事已高的老医生在给人看病。最近,申城首次挖掘出一批70岁以上、依旧坚守临床一线的女医生。她们将获得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在“最美女医师”评选系列中首次颁出的“上海白玉兰医学巾帼成就奖”荣誉称号。她们中,年龄最小的73岁,最大的84岁。上海市女医师协会会长孙斌感慨地说,“这些老专家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临床,培养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