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非小细胞肺癌检测有新标志物SP70

2014-03-26 佚名 健康报

日前,南京医科大学潘世扬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蛋白靶标SP70。研究显示,SP70存在于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因此可将它用作肺癌检测诊断的分子靶标,同时也是抗肺癌治疗靶点。该研究相关论文已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中华检验》等杂志上发表。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由于缺少有效的

日前,南京医科大学潘世扬教授团队研究发现了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蛋白靶标SP70。研究显示,SP70存在于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因此可将它用作肺癌检测诊断的分子靶标,同时也是抗肺癌治疗靶点。该研究相关论文已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中华检验》等杂志上发表。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由于缺少有效的早期筛选和诊断标志物,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潘世扬团队目前建立了ELISA、免疫组化、胶体金试纸条、免疫荧光和SCLCC(特异性循环肺癌细胞)等多种检测方法,用来检测SP70。其中,SCLC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具有敏感度高、成本低的优点。

潘世扬指出,SP70同时具备诊断和治疗两种功能,“不仅可用于肺癌的诊断,还可将其作为靶标开展药物研发”。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癌症患者未来20年将猛增

联合国在3日发表的一份有关全球癌症状况的分析报告中说,较之2012年的1400万人,到2030年,新增癌症病例将增加50%,达到每年2160万人。 据法新社2月3日报道,报告说,与此同时,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以及有更多人采取危险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每年死于癌症的人数很可能由820万增至1300万。这份报告由受世卫组织监管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编撰。 报告把矛头指向大型烟草

应用血清肿瘤标志物proGRP改善肺癌管理

近日,在由中国癌症基金会控烟与肺癌防治工作部、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肺癌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和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举办的“小细胞肺癌多学科诊治新进展论坛”上,关于ProGRP血清标志物在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的探讨为小细胞肺癌诊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多学科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生存期 目前,肺癌主要按照TNM进行分期,即一看肿瘤大小(T:Tumor);二看淋

The Lancet:NSCLC术前化疗可改善生存

日前发表于Lancet杂志在线版的一项由非小细胞肺癌荟萃分析合作组完成的系统回顾和个体患者荟萃分析显示,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可以使死亡率降低13%,且无复发生存期和远端复发时间也有显著获益。 对个体患者数据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化疗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存。研究者旨在进行一项系统回顾和个体受试者数据荟萃分析,以探讨术前化疗对可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 研究者系统检索

常见的肺癌治疗决策与临床应用

         3月7日至8日,第11届中国肺癌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本届肺癌高峰论坛的主题为“明智选择: 常见的肺癌治疗决策”。论坛选取了目前肺癌诊治实践中亟需澄清认识、争议较大、困惑较多的3个问题[细胞免疫治疗肺癌、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螺旋断层放 疗(T

吴一龙:回顾2013年肺癌领域新近进展

       过去的2013 年,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肺癌领域都发生了不少“大事件”。对于这些对临床实践影响深远的事件,吴一龙教授特别进行了回顾。同时,吴教授也大致“预测”了2014 年将要发生的事件。下面作一总结,以飨读者。        &n

广州肺癌致死率和PM2.5高度关联

日前,有环境气象专家在广东省气象局召开的纪念世界气象日报告会上透露,由于天气潮湿,灰霾转化成“污染雾”这种新形式正在肆虐珠三角地区,需引起重视。 此外,虽然灰霾对人身健康的影响非立竿见影,但有研究结果显示,在考虑7年滞后期后,广州市肺癌致死率和霾粒子浓度(消光系数)的相关性高达0.97。 “污染雾”肆虐珠三角 根据广东气象部门报告显示,目前广东灰霾天气污染带与往年基本一致,主要分布在珠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