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in Pharm Ther:脉冲计量的克唑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2017-10-07 翱宇 癌度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ALK融合突变可一线使用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尽管目前新一代的ALK抑制剂不断有新数据出来,一线药物仍是克唑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中的ALK融合突变可一线使用靶向药物克唑替尼,尽管目前新一代的ALK抑制剂不断有新数据出来,一线药物仍是克唑替尼。

由于肺腺癌有很高的脑转移概率,克唑替尼的血脑渗透率(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不高,如果使用标准计量的克唑替尼不能达到有效治疗。那么在使用克唑替尼的时候如果发生了脑转移,是否停药换入脑更好的二代ALK药物,或者放疗等。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通过脉冲计量的克唑替尼治疗脑转移病灶的案例。希望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2013年1月,一名39岁的非吸烟男性诊断为右肺腺癌,分子诊断为EGFR野生型。纵膈淋巴结和椎骨有转移,临床诊断为IV期,患者接受紫杉醇和顺铂的化疗。治疗两个月以后PET-CT显示右肺和椎骨的SUV值降低,因此维持化疗方案继续治疗两个月。

经过治疗一个月以后,患者病情进展,表现为左上肢肌肉力量下降,伴随着移动和行走的困难,脑部核磁成像(MRI)证实多发性颅内转移。

患者接受全脑放疗,同时患者做了ALK的分子诊断,确定为ALK融合突变,在全脑放疗之后患者开始使用克唑替尼,每日两次,每次250mg。脑部病灶稳定,持续时间为5.1个月。

患者脑部病灶再次缓慢进展,脑部伽马照射或脑局部放疗开始施行,放射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克唑替尼,停止放疗之后7天再次给药。

患者开始使用脉冲靶向药物治疗,每一两次,每次计量增加为500mg克唑替尼。脉冲方式为第一天服药,第二天停药,循环往复(相当于每日1000mg计量)。一个月之后发现这一治疗达到了显着的疗效。

在患者使用克唑替尼脉冲治疗的15天,服药之后的5小时和36小时取血液样本、脑脊液样本检测克唑替尼浓度。

脉冲用药5小时后,血液药物浓度为349.18ng/ml,脑脊液药物浓度为0.97ng/ml。

脉冲用药36小时后,血液药物浓度为461ng/ml,脑脊液药物浓度为1.21ng/ml。



如上图所示,A为患者诊断为多发性脑补转移,全脑放疗之后脑部病灶获得了控制,但是5个月后重新进展,于是开始就进行克唑替尼的脉冲治疗,颅内病灶获得了控制(上图D)。

患者进行脉冲治疗时,没有新的副反应事件发生,如视力模糊、肝脏或肾脏功能障碍、眩晕等。患者的颅内病灶在6个月以后再次逐渐进展,由于其脑部以外的病灶稳定,患者继续使用克唑替尼脉冲治疗,同时配合局部适型放射治疗。

当然这种脉冲计量由于缺乏好的大规模研究数据,患者在真正准备使用这一措施时,一定与医生做充分沟通。

原始出处:

作者:翱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