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ment Pharm Therap:炎性肠病患者恢复应答 不妨试试这个方法

2017-05-11 石岩 环球医学

2017年4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由荷兰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炎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并结合免疫调节剂,能够抑制抗药抗体产生。背景:IBD患者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失去应答,常常由抗药抗体形成和药效中和引起。已表明添加免疫调节剂能减少免疫原性,使得恢复应答。目的:研究IBD患者中,抗TNF单药治疗添加免疫调节剂能否抑制抗药抗

2017年4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由荷兰科学家进行的研究表明,炎性肠病(IBD)患者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并结合免疫调节剂,能够抑制抗药抗体产生。

背景:IBD患者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治疗失去应答,常常由抗药抗体形成和药效中和引起。已表明添加免疫调节剂能减少免疫原性,使得恢复应答。

目的:研究IBD患者中,抗TNF单药治疗添加免疫调节剂能否抑制抗药抗体并恢复临床应答。

方法:研究人员回顾性收集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血清浓度及抗药抗体测量,以识别失去应答的抗药阳性患者,给予其免疫调节剂。

结果:分别在376和226位患者中检测到98(26%)位和61(27%)位患者产生英夫利昔单抗或阿达木单抗的抗药抗体。159位患者中,给予17位免疫调节剂。接受巯基嘌呤的10位中的6位患者和接受甲氨蝶呤的全部7位患者再次获得临床应答。使用英夫利昔单抗8位中的7位患者(中位2.84 μg/mL;IQR:1.19~4.98)和使用阿达木单抗的9位中的6位患者(中位3.10 μg/mL;IQR:1.45~4.45)血清浓度上升。这伴随着抗药抗体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对两种抗TNF药物中位11个月)。在23位患者中,17位没有加免疫调节剂但抗TNF间隔缩短的患者,6位剂量增加,17位和6位中分别有10位和2位获临床应答。

结论:77%由于免疫原性失去应答的IBD患者中,添加免疫调节剂可导致抗药抗体水平不可测,血药浓度增加,且临床应答恢复。这一策略应在此患者人群换药到其他药物之前进行考虑。

原始出处:


作者:石岩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7-11-19 jj000001
  2. 2017-06-22 1e1263e3m20(暂无匿称)

    长见识了,多谢分享

    0

  3. 2017-06-19 lofter

    学习了感谢分享!

    0

  4. 2017-05-16 cuiyejia

    学习了,谢谢

    0

相关资讯

AIM:抗TNF治疗炎性肠病(IBD)患者发生皮损的特点

用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抗体治疗的炎性肠病(IBD)患者亚组使皮肤发生病变,但病灶及其临床过程没有得到充分表征。该研究的目的是描述TNF抗体治疗有和没有出现皮肤损伤的患者特征。该回顾性队列研究在单IBD三级转诊中心进行,共有917例连续IBD患者开始接受抗TNF治疗。主要终点和措施为皮肤损害,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方法,临床过程和血清学和基因标记。在平均随访3.5年规程中(四分位距[IQR],

CSBB:新型纳米颗粒或有效治疗机体炎性肠病

最近,刊登于国际杂志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乔治亚州立大学和中国西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联合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纳米颗粒可以有效阻断在炎性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的细胞表面分子,这种新型纳米颗粒或可作为炎性肠病(IBD)的一种安全性疗法。 这种纳米颗粒可以减少CD98的表达,CD98分子是一种促进炎症发生的糖蛋白,研究者Didier

Nutr J:炎性肠病患者饮食和营养研究

炎性肠病简称IBD,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炎症性肠病(IBD)可能与营养问题有关。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IBD患者的饮食和营养情况。 这项横断面研究研究共纳入了78名参与者(35名男性和43名女性,年龄18-74岁),大多数(80%)的参与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所有参与者完成了疾病相关问卷调查,31名参与者还进行了为期3天的食物记录。研

Nat Med:历时多年 科学家终于鉴别出或有望彻底治愈炎性肠病的新型潜在靶点

日前,一项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鉴别出了治疗炎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潜在治疗靶点,相关研究或将改变成千上万名对当前疗法并无反应的炎性肠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当前临床上普遍采

Am J Pathol:鉴别出开发炎性肠病新型疗法的关键基因靶点

炎性肠病(IBD)主要表现为肠道慢性炎症复发,这是目前全球人群普遍存在的一种疾病,然而IBD如何发生至今仍然是个谜,当前并没有有效的疗法来治疗IBD,而且部分疗法对于缓解疾病症状也并不理想;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汉诺威医学院(Hannover Medical School)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Cd14基

JEM:揭示microRNA分子在炎性肠病发病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上的一篇题为“Myeloid-derived miR-223 regulates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via repression of the NLRP3 inflammasome”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国外的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