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R 2020:肝内胆管癌的FGFR2一个新型突变被发现

2020-04-29 MedSci MedSci原创

胆道癌包括肝内胆管癌(IHCC),肝外胆管癌(EHCC)和胆囊癌(GBC)。这些癌症在临床,病理和生物学上都具有异质性,而且都具有侵袭性,预后差,可用的治疗方法也很少。迄今为止发现的潜在可操作的基因组

胆道癌包括肝内胆管癌(IHCC),肝外胆管癌(EHCC)和胆囊癌(GBC)。这些癌症在临床,病理和生物学上都具有异质性,而且都具有侵袭性,预后差,可用的治疗方法也很少。迄今为止发现的潜在可操作的基因组改变包括IDH1突变,FGFR2融合,BRAF V600E突变,HER2扩增/突变和BRCA1 / 2突变。FGFR抑制剂在FGFR2致合患者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但是,这些抑制剂在其他类型FGFR改变的患者中的疗效尚不清楚。

研究发现,FGFR2融合基因是此病的重要诱发因素,该基因几乎只在此病的亚型——肝内胆管癌(iCCA)患者中出现,目前已在高达20%的iCCA患者中检测到。

此前靶向FGFR的药物Derazantinib 用于肝胆管癌的治疗中发现,入组的29名患者没有人达到CR(完全缓解),20.7%的患者达到PR(部分缓解),62.1%的患者达到SD(稳定),17.2%患者进展了。也就是说,药物的客观缓解率(ORR)为20.7%,疾病控制率(DCR)高达82.8%。至截稿期,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5.7个月。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者分析了272例接受OncoPanel测序的胆道癌患者的体细胞变化(135个IHCCs,34个EHCCs和59个GBCs)。鉴定出的致癌性改变与先前报道的胆管癌基因组学相似。突变特征性分析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基因组特征为5例,APOBEC为4例,同源重组修复缺陷为7例。

在IHCC队列中发现16个涉及内含子17的FGFR2易位(占可评估IHCC的14%)。出人意料的是,有5个IHCC(可评估病例的4%)带有胞外域FGFR2插入,其中先前报道的p.W290_I291 delinsC证实具有体外致癌活性。有两个病例带有相同的FGFR2 p.H167_N173del。该缺失的体外表达导致肿瘤转化,并且其生长可以被FGFR抑制剂抑制。

两名患有FGFR2 p.H167_N173del的患者接受了FGFR-1 / 2/3抑制剂(Debio-1347)的治疗,均获得了超过11个月的持续性部分缓解(PR)。我们在随访过程中的五个时间点对第一位患者进行了肿瘤测序,结果发现对Debio-1347有抗药性,并发展出FGFR2激酶结构域突变(p.L617F),随后证明了该药在体外对Debio-1347具有抗药性。该患者随后接受了第二种FGFR抑制剂治疗,并达到了持续17个月的PR。在对第二种FGFR抑制剂具有抗性时,再次对肿瘤进行活检,发现其具有以前未检测到的的BRAF p.L597Q突变。第二名患者继续接受积极治疗。

我们的数据表明,胞外域FGFR2框内插入缺失是罕见的,但在IHCC中是可靶向治疗的新的致癌性改变。对AACR Project GENIE数据的扩展搜索发现了18种不同肿瘤类型的细胞外FGFR2读框内插入缺失,支持了这些插入缺失跨肿瘤类型的进一步功能评估和临床靶向治疗。

针对胆管癌患者的分子特征,此前也有一些报道,可供参考和比较。一项试验招募了65例胆管癌患者,63例为肝内胆管癌患者。FGFR2融合最常见有78%,其次是FGFR2突变(14%)、FGFR3突变(4%)、FGFR3融合(2%)和FGFR1扩增(2%)。最常见的融合伴侣为BICC1(20%)、POC1B(6%)、SORBS1(6%)、DBP(4%)和TACC2(4%)。最常见的共突变为ARID1A、CDKN2A/B、TP53、BAP1、IDH1、HER2、BRCA2和PTEN。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patology:极早期肝内胆管癌或许不再是肝移植禁忌

硬变肝存在肝内胆管癌(iCCA)是肝移植的禁忌证(LT)。最近的调查表明,“极早期”的iCCA(单个肿瘤≤2厘米)或许可以进行LT。因此研究者进行了这项国际多中心队列研究,评估是否如此。研究组包括因肝细胞癌(HCC)或失代偿性肝硬化进行移植,且组织病理学发现iCCA的患者,根据结果将其分为“极早期”iCCA和“晚期”iCCA(单个肿瘤>2 cm或多发病灶)。在2000-1至2013-12月,81例

Gastroenterology:东亚地区(1983-2007)肝癌发病率变化趋势及2030年肝癌负担预测

预计到2030年,大多数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肝癌发病率将下降,但泰国由于肝内胆管癌发病率较高,其肝癌负担仍十分沉重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Hepatology:进行新辅助化疗病情稳定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再进行肝移植或可改善预后

目前,肝内胆管癌是肝移植的禁忌症。但既往该领域的研究并不能根据新辅助化疗后对化疗的敏感性或病程轨迹进行预选患者。肝门胆管癌的经验提示,新辅助化疗后进行肝移植,对于无病程进展的患者可获得长期的存活效益。现Keri E Lunsford等人尝试在有生物学反应的肝内胆管癌患者(即肿瘤稳定或经新辅助化疗后病情恢复) 中评估肝移植的潜在疗效。在本前瞻性病例系列中,患者要求是局部晚期未进行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癌

J Hepatol:肝内胆管癌的时空演化

对空间和克隆进化的综合研究可能为进一步了解ICC的肿瘤发生和进展提供重要的分子基础。

Brit J Cancer:Nintedanib:肝内胆管癌的新福音——尼达尼布!

肝内胆管癌(ICC)是一种极难治愈的恶性肿瘤。ICC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已被鉴定为可以促进ICC细胞恶性行为反应的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据报道,抗纤维化药物尼达尼布(nintedanib)作为多种酪氨酸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可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激活。本研究旨在阐明尼达尼布是否可以抑制ICC组织来源的CAF的促癌作用。研究人员发现CAFs可以促进IC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

肝内胆管癌靶向治疗首次重大突破!Pemigatinib横空出世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周俭教授:“肝内胆管癌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的15~20%,且呈上升趋势。大部分肝内胆管癌病人初次就诊时常伴有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而失去手术根治机会。以吉西他滨联合铂类的化疗方案被推荐为治疗晚期胆管癌的一线方案,客观反应率(ORR)为15~26%,且常发生耐药。目前,临床上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案。” FGFR靶向药物的横空出世解决了胆管癌患者的燃眉之急,今

拓展阅读

AACR重磅: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GEJ癌患者使用抗TTX-030联合化学免疫疗法的一线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估

TTX-030、布加利单抗和FOLFOX的组合作为1L治疗LA/M胃/GEJ癌,无论CPS状态如何,都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AACR重磅之KEYNOTE-042:帕博丽珠单抗持续延长了中国晚期/转移性PD-L1阳性NSCLC患者的生存期——Keynote-042中国研究的4年随访数据结果

一线帕博丽珠单抗继续延长了中国晚期/转移性PD-L1阳性NSCLC患者的OS,并在随访近4年后提供了持久的反应。

AACR重磅:高基因扩增和肿瘤突变负荷组合作为接受替雷丽珠单抗治疗患者的泛癌生物标志物

TMB和HA的组合对用替雷利珠单抗治疗各种实体瘤类型的临床获益有预测作用。

AACR重磅之RATIONALE-304:肿瘤突变负荷(TMB)与替雷利珠单抗(TIS)+化疗(chemo)与单独化疗在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q-NSCLC)一线治疗的临床结局研究

tTMB和bTMB都没有与PFS获益显著相关,表明在TIS+化疗作为晚期nsq-NSCLC一线治疗的情况下,tTMB和bTMB的临床效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