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呼吸暂停诊断和治疗要点

2016-08-27 佚名 医学界儿科频道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ICU最常见的诊断之一,尽管早产儿呼吸暂停多见,反复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是否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目前尚不清楚。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的研究,使我们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呼吸暂停的定义、监测和临床意义仍然缺乏共识。该报告旨在依据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定义、流行病学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证据,提出有关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定义和分类呼吸暂

早产儿呼吸暂停是新生儿ICU最常见的诊断之一,尽管早产儿呼吸暂停多见,反复的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低氧血症是否会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目前尚不清楚。对早产儿呼吸功能的研究,使我们对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呼吸暂停的定义、监测和临床意义仍然缺乏共识。该报告旨在依据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定义、流行病学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证据,提出有关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定义和分类


呼吸暂停通常定义为呼吸停止超过20秒,或者短暂的呼吸停止伴随心动过缓(<100次/分)、发绀或苍白。早产儿的呼吸暂停常短于20秒,而短暂的气流停止即可导致心动过缓或低氧血症。根据呼吸运动和气流情况,可将呼吸暂停分为中枢性、阻塞性或混合性。大多数早产儿的呼吸暂停为混合性。


流行病学


据研究显示,呼吸暂停的发生率随着新生儿胎龄的减少而增加。原则上,胎龄低于28周的所有新生儿均应诊断为呼吸暂停;超过28周,新生儿呼吸暂停的比例明显减少,胎龄在30周的新生儿大约85%出现呼吸暂停,而胎龄34周则降低到20%。早产儿呼吸暂停反应了其呼吸调控功能的异常,在胎龄≥28周、末次月经胎龄(PMA)36-37周时大多能得到缓解;而胎龄<28周的早产儿,呼吸暂停可能会反复持续存在,甚至超过足月胎龄时间。


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监测


许多NICU的新生儿都能持续的监测心率、呼吸和氧饱和度。心率警报常设置在100次/分,更低的设置可能适用于恢复期的、且PMA大于33-34周的早产儿。呼吸暂停警报多设置在20秒。没有数据显示早产儿呼吸暂停与婴儿猝死综合症风险的增加有关,而家庭监护也并不能预防呼吸暂停早产儿猝死综合症的发生。因此,并不推荐对于已经缓解的早产儿呼吸暂停,进行常规的家庭监护。出院后的心肺监护多用于个别复发的、严重的呼吸暂停早产儿。


治疗


黄嘌呤治疗


甲基黄嘌呤作为治疗呼吸暂停的主要药物已有数十年的历史,副作用包括心动过速、恶心和神经过敏。黄嘌呤对呼吸系统有多重作用,可以增加每分通气量、改善二氧化碳敏感性、降低呼吸节律,主要作用机制为封闭抑制性腺苷酸A1受体,激发呼吸神经元。


茶碱和咖啡因均被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治疗,其中枸橼酸咖啡因半衰期较长,治疗效果较好。咖啡因20mg/kg的负荷剂量和每天5-10mg/kg的维持剂量安全有效,咖啡因的使用可以缩短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并能改善神经功能预后。对于存在呼吸暂停风险的新生儿,尚不清楚进行咖啡因治疗的最佳时机,但及早的咖啡因治疗会使患儿明显获益。同时,也应及时停止黄嘌呤的使用,以免增加不必要的住院时间。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经鼻正压通气(NCPAP)联合黄嘌呤治疗能有效降低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作频率和严重性。NCPAP能够开通上呼吸道,降低阻塞性呼吸暂停的风险,减少中枢性呼吸暂停的氧解离持续时间,维持更高的呼气末肺容量。


输血


有研究认为,贫血可能增加了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发生风险,输血则会在短期内减少呼吸暂停的发生。红细胞输入可以提高血液的运氧能力、总的氧含量、以及增加组织氧合,从而提高呼吸动力,减少早产儿呼吸暂停发生。


胃食管反流的治疗


早产儿咽喉部的化学反射敏感,受到刺激后能诱发呼吸暂停;另外,几乎所有的早产儿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胃食管反流(GER)。因此推测GRE能诱发早产儿呼吸暂停,药物治疗GRE则可能降低呼吸暂停的发生或严重性。然而,并没有足够的研究证据证实这种相关性存在的时间一致性。


出院时机


早产儿呼吸暂停的出院时机的选择相对多样,但很多内科医师要求患儿在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缓解一定时间后才能考虑出院。大约75%的新生儿科医生要求5-7天的临床观察期,在实践中常需停止咖啡因治疗一段时间。一项1400名胎龄≤34周的新生儿队列研究证实,5-7天的无呼吸暂停发生可以预测94%-96%的病例得到临床缓解。而胎龄越小,则需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因此,出院时机的选择应该根据疾病严重程度、临床情况和新生儿胎龄等自身因素综合考虑,而不能制定对所有新生儿统一的标准。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6-10-02 张永亮

    多学习

    0

  2. 2016-09-05 ylzr123

    点个赞!好文章有待学习探讨。

    0

  3. 2016-09-05 李东泽

    很好,不错,以后会多学习

    0

  4. 2016-08-29 1e0ece0dm09(暂无匿称)

    有收获,谢谢

    0

相关资讯

Eur Respir J:女性人群中睡眠呼吸暂停的相关研究

一般认为,阻塞型睡民呼吸暂停男性多发,表现为打鼾、日间嗜睡和心血管疾病。对于女性的睡眠呼吸暂停的了解相对较少。Karl A. Franklin课题组近期在欧洲呼吸杂志3月期上发表了相关研究,该研究目的是明确一般女性人群中睡眠呼吸暂停的发生频率及相关因素。该项研究从10000名年龄在20-70岁之间的女性当中,随机抽取400名参加实验。实验形式为问卷调查和实施整晚多道睡眠监测。结果显示20-70岁之

Eur Respir J: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在外周血管疾病患者中发病率很高

外周动脉疾病(PAD)是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的一种,提示严重的全身性血管疾病。PAD手术病人预后不良,血管重塑后其5年期死亡率达30%。病因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不明确。阻塞性呼吸暂停(OSA)在心血管病患者中发病率达50%,但在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情况尚未阐明。 为进一步明确OSA与PAD病人预后的关系,芬兰一研究小组研究了腹股沟下血管成形术后PAD患者的OSA流行病学表现。82例窦性心律且

入睡打鼾,夜间憋气伴呼吸暂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例

  病史   患儿女性,4岁6个月,主因“入睡打鼾、张口呼吸2年,加重3个月”入院。 入院前2年,患儿在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入睡打鼾,偶有张口呼吸。患儿易患呼吸道感染,5~6次/年,症状为流涕、鼻堵、咳嗽等,每当呼吸道感染时打鼾症状加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后打鼾略有好转。入院前3个月,患儿在上呼吸道感染后入睡打鼾加重,夜间憋气明显,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当地医院拍鼻咽侧位片示:腺样体

病例:一例自幼间歇性呼吸暂停

【病史】: 女性,13岁,因“自幼间歇性呼吸暂停”就诊,患者体格发育正常,无紫绀及病理性心脏杂音,心电图提示逆钟向转位,心超提示右移心、右肺动脉狭窄,左肺动脉可疑起源于右肺动脉近段并包绕气管结构。 答案往下 【CT表现】: 肺动脉主干增宽,左肺动脉呈半环形跨过右主支气管向左穿行于气管与食管间至左肺门,气管位于肺动脉干左侧,右主支气管受肺动脉压迫变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