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如何提高白血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2015-03-16 MedSci MedSci原创

研究目的:该实验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急性白血病成人幸存者相关临床表现及他们生存质量(QOL)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并系统总结所有研究结果。数据来源:通过对1990年到2013年PubMed, PsycINFO, EMBASE和 CINAHL的数据库和手动搜索与之相关的所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数据整合:这篇回顾性分析选取并分析了发表并出版在1990年-2013年的16篇定量研究和1篇定性研究,都是通过

研究目的:
该实验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急性白血病成人幸存者相关临床表现及他们生存质量(QOL)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并系统总结所有研究结果。


数据来源:
通过对1990年到2013年PubMed, PsycINFO, EMBASE和 CINAHL的数据库和手动搜索与之相关的所有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

数据整合:

这篇回顾性分析选取并分析了发表并出版在1990年-2013年的16篇定量研究和1篇定性研究,都是通过自我作答QOL量表或与白血病临床表现相关的量表。通过分析得出,在所有临床表现中,评定和记录最频繁的症状是疲惫,其次是抑郁。

结论:
急性白血病及其治疗措施对QOL量表的所有项目都有明显的影响。通过系统性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未来的后续研究应包括纵向研究,且不应局限于一个实验地点,增加更多的招聘网站募集更多的患者志愿者,可增加更多的少数民族代表,室内锻炼等干预措施等也可以列入患者QOL量表中以改善量表的规范程度。

对护理的启迪:
这篇回顾性分析提高了大家对成人急性白血病常见症状的认识水平。随着时间的逝去,肿瘤科护士应实施中心检测并跨学科实时报告患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病情变化(这些病情变化可能会导致患者功能的变化),以实现优化患者生命质量的总体目标。

原始出处:

Ashley Leak Bryant Ann Marie L. Walton Julia Shaw-Kokot Deborah K. Mayer
Bryce B. Reeve.Patient-Reported Symptom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dults With Acute Leukemia: A Systematic Review.ONF 2015, 42(2), E91-E101 DOI: 10.1188/15.ONF.E91-E101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CO:早期乳腺癌化疗或增加白血病患病风险

美国研究报道称,早期乳腺癌行预防性化疗或辅助化疗后,罹患白血病的风险将增加,这也意味着额外的治疗并不一定能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他们发现行辅助化疗或预防性化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10 年罹患白血病累积风险为 0.5%,大约为之前研究报告的 2 倍。该报告的研究者是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肿瘤学的荣誉教授 Judith Karp 博士,他在一份通讯稿中说,骨髓肿瘤如白血病的发病率低,这是毫无疑问的

Nature:阿西替尼或可用于治疗耐药性的白血病

近日,一篇发表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辉瑞公司生产的药物阿西替尼的潜在未知的功能,研究者表示该药物或许可以作为显性突变的一种潜在抑制剂,而显性突变往往会引发特定类型的白血病患者出现药物耐受性。 文章中,研究人员对来自慢性髓性白血病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机体的癌细胞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患者已经对当前的疗法产生了耐药性,而且这两类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机制”结题验收会议顺利召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白血病状态下正常造血干/祖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调控机制”验收会议于2015年2月2日在天津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孙瑞娟副主任到会并介绍了重大项目的定位、总体目标、实施管理要求、以及项目验收工作的重点。由9位来自全国不同单位的专家组成的验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和课题负责人的汇报,讨论并形成了结题验收意见。 该重大项目的负责人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程

Nature Biotechnology:微软和剑桥科学家联手开发白血病发生电脑模型

一直以来,科学家们都希望从根源上认识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最近来自微软公司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们构建了一个电脑模型用于模拟血细胞的整个发育过程。这也使模拟白血病相关基因在血细胞发育过程中是如何表达并最终导致白血病发生成为了可能。这一方法为今后的研究人员更好认识白血病以及其他血液疾病的致病机理提供了一个更便捷的工具。 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Biotechnology中,微软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介绍他

过去10年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与疗效

背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已经改变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自然发展进程。随着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出现,其安全性和疗效方面都引起了关注。方法:随机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IV期研究用于伊马替尼(IM)的疗效评价。1503例患者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379例仅用伊马替尼单独治疗。平均观察到7.1年965例(64%)仍然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结果:10年后,无进展生存率为82%,总生存率为84%,59%的患者

JAMA Oncology:依鲁替尼胶囊在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终止的原因

根据在线发表在JAMA肿瘤学的研究显示,由于疾病在临床试验中的进展,约有10%的患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患者终止了应用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药物依鲁替尼胶囊的治疗。       CLL是成人中最常见的白血病,它不被认为是可固化的不同种异体(供体)干细胞移植。然而,根据这项研究的背景,治疗已经取得了进展,特别是激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