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问题:放了支架,还能做磁共振吗?

2015-04-22 佚名 介入家园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普及,心脏支架,颅内支架,大动脉支架、食管胆道支架等各种各样的支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工作中,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放了支架后,还能做磁共振吗?毕竟磁共振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查手段,如果不能够做磁共振的话,将会影响很多疾病的诊断。不光是支架,现在介入治疗中还会使用很多的人体植入物,如:弹簧圈、滤器、动脉夹及人造血管等等。这些做磁共振会有影响吗?我们的教材上没有答案,为此,小编查阅了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普及,心脏支架,颅内支架,大动脉支架、食管胆道支架等各种各样的支架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临床工作中,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放了支架后,还能做磁共振吗?毕竟磁共振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一种检查手段,如果不能够做磁共振的话,将会影响很多疾病的诊断。



不光是支架,现在介入治疗中还会使用很多的人体植入物,如:弹簧圈、滤器、动脉夹及人造血管等等。这些做磁共振会有影响吗?我们的教材上没有答案,为此,小编查阅了相关文献,总结如下,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首先,我们先明确下,磁共振检查有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伤害:磁共振扫描仪的静磁场很强大,对于铁磁性的物体可能会造成移位,进行磁共振扫描时,梯度磁场的快速切换,会在金属线或导丝中产生电流,可能会导致心律失常,除了磁场因素外,射频脉冲被人体吸收后,会导致患者体温升高, 从而引起植入物金属元件触点的温度升高,这些脉冲也有可能干扰某些电子元件。以上内容摘自美国心脏病学院在2010年发表的心血管磁共振专家共识。

所以,如果是含铁的置入物,它会在固定的磁场中会产生铁磁性,在做磁共振时就有可能会引起置入物在体内的移动。同时,磁共振扫描时的射频波会产热,使导丝或电极的温度升高1℃左右,有损坏置入物的风险。

目前我国使用的绝大部分支架、弹簧圈及滤器为镍钛、钛合金和其他合成材料,为非铁磁性和微弱磁性,因此目前认为这类植入物置入人体后可以进行MRI检查,但一般推荐在支架等植入6周后做MRI检查更为安全,这时支架等植入物与血管等已有更好的吻合,不论是裸支架还是药物支架,目前认为在3.0T MR或以下场强的MR机上进行检查是安全的。

同样,药盒系统或是留置的导管日趋增多,这类病人在手术后能否进行磁共振检查已受到大家的关注。药盒通常植入于胸部皮下,组成材料有合金、硅橡胶和塑料等。通常为非铁磁性和弱磁性,在体内外测试,其在磁场下无发生变形,扭曲等现象,因此植入药盒和导管被认为是可以进行MRI检查的。

当然,这里指的是绝大部分,不排除某些不入流的植入物采用一些有磁性的材料,所以最好是明确患者所使用的植入物是什么材料。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1. 2015-05-28 alicelee

    0

  2. 2015-05-28 alicelee

    0

  3. 2015-04-24 jiaotangtang

    了解

    0

  4. 2015-04-23 chenhui888

    顿悟

    0

相关资讯

Circ Cardiovasc Interv: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介入治疗预后存在性别差异

上图为短期预后曲线图,男女差别并不明显,但已表现出长期预后差异趋势。 研究要点: 1.性别差异影响FFR指导下PCI治疗的长期预后效果。 2.对于FFR位于0.75-0.80的女性患者,延迟PCI治疗与其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高相关。 已有大量研究证明,性别差异可影响冠状动脉疾病的评估、治疗及预后等多方面指标。但血流储备分数(FFR)指导的介入治疗预后效果是否也受性别差异影响,仍有

介入治疗卒中仍前景未明

两项最新研究发现,和药物治疗相比,尽管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再通率较高,但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  两个研究小组做了随机试验以评估介入治疗脑卒中的长期疗效。 Ciccone和同事将362个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介入治疗(利用任何被批准的取栓设备和/或动脉内溶栓药物),一组单独静脉应用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结果表明,介入治疗组和静脉应用TPA组的患者9

JAMA:未破裂的脑动静脉畸形保守治疗或介入治疗后的转归

对于未破裂的脑动静脉畸形(bAVMs),由于缺乏长期的比较数据,保守治疗是否优于介入治疗尚不清楚。来自英国爱丁堡市爱丁堡大学临床脑科学中心临床神经分部的鲁斯塔姆·阿勒沙希·萨洛曼等博士考察比较了bAVMs保守治疗与介入治疗的长期转归。 设计、场所和参与者 对204名年龄≥16岁的居民进行了基于人群的起始队列研究,他们均于1999-2003年或2006-2010年期间首次被确诊为未破裂的bAVMs

FICC 2014:2014年心血管病介入治疗进展

第八届北京五洲国际心血管病会议的最新进展专场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柳景华教授介绍了2013至2014年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最新进展,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回顾201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处理指南  二、 解读2014年美国无现场

J Hepatol:超米兰标准中期多发性肝癌患者 肝切除术优于介入治疗

新一期国际权威期刊《肝病学杂志》发布了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周伟平教授等人的科研成果。他们为期3年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对于超米兰标准的中期多发性肝癌患者,应用肝切除术治疗能提高生存率,效果显著好于介入治疗。这颠覆了欧洲肝脏研究学会推荐的巴塞罗那指南,即中期肝癌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是介入——而这一共识自1999年以来基本未变。【小知识】米兰标准: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标准,具体是指单个肿瘤直径

经导管心脏瓣膜疾病介入治疗进展及中国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75岁的老年人群瓣膜性心脏病发病率高达13.3%。外科手术治疗仍是重度瓣膜病变患者的首选治疗手段,但对于高龄、合并多器官疾病 、有开胸手术史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Euro SCORE和(或)STS评分高,外科手术死亡率高,甚至部分患者失去了手术机会。近年来,经导管瓣膜置入/修复术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