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logy:认知储备在血管性脑损伤与认知关系中的作用:对纯认知和CAHHM研究的分析

2021-09-22 Naomii MedSci原创

研究人员对CAHHM队列研究和PURE-Mind进行了分析。血管性脑损伤和认知储备标志物均与认知有关,然而这些影响是独立的,因此隐性血管性脑损伤的不良反应不会因较高的认知储备而减弱。

      在已有的临床和尸检病理研究中,即使大脑病理改变类型及程度相同,不同个体患者痴呆的风险各不相同。有更良好的认知储备的人被认为有更大的大脑功能,以代偿大脑的病理改变。从中年认知储备、脑血管病病理角度对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甚少,其他潜在的影响因素也尚不清楚。

     近日,研究人员对两项大规模人群研究的数据——加拿大健康心脏和健康精神联盟(CAHHM)队列研究和预期的城乡流行病学精神研究(PURE-Mind)进行了分析,以分析MRI血管性脑损伤与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与认知储备标记之间的关联,并创建了认知储备综合得分,以评估认知储备是否可以对上述脑损伤、认知改变进行代偿。

     本研究中的横断面数据来自两项协调研究:加拿大健康心脏和健康心灵联盟(CAHHM)和前瞻性城乡流行病学研究(PURE)。认知储备的标志是受教育程度、参与社会活动、婚姻状况、身高和休闲体育活动进行综合得分。血管性脑损伤在MRI上定义为非腔隙性脑梗死或高白质高信号(WMH)负荷。认知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工具(MoCA)和数字符号替代测试(DSST)。

    研究纳入了10450名参与者,其平均年龄58.8岁(35~81岁),女性占55.8%。受教育程度、适度的闲暇体育活动、有婚姻关系、身高较高、参加社会团体都分别与较高的认知水平、综合认知储备得分成独立相关。血管性脑损伤与认知功能低下有关(MOCA为β-0.35[95%CI-0.53~-0.17],DSST为β-2.19[95%CI-3.22~-1.15]),但这种相关性不受复合认知储备变量的影响(交互作用p=0.59,DSST为p=0.72)。

      血管性脑损伤和认知储备标志物均与认知有关。然而,这些影响是独立的,因此隐性血管性脑损伤的不良反应不会因较高的认知储备而减弱。为了改善认知大脑健康,需要采取干预措施来预防脑血管疾病和促进积极的生活方式。 

文献来源:https://n.neurology.org/content/early/2021/09/09/WNL.0000000000012765.long

 

作者:Naomi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Lancet Neurology:血液磷酸化tau-181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标志物, 有希望以一种快速筛查试验纳入临床实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等等。全世界大约有5000多万人患有AD。

Nat Neurosci :免疫细胞加速正常人脑衰老

衰老是生命过程的必经阶段,而中枢神经系统是人体受衰老影响最大的系统之一。目前,与脑衰老相关的认知功能减退已成为老年人健康的巨大威胁。

Neurology:大脑局部代谢能力下降,可有效预测认知功能减退

大脑局部代谢能力下降,可有效预测认知功能减退

Alzheimers Dementia:血液中神经丝轻链蛋白,可有效预测认知衰退

血液中神经丝轻链蛋白,可有效预测认知衰退

Alzheimer Dementia:复旦大学俞金泰新发现:血压和认知的复杂关系,tau蛋白发挥“媒人”作用

复旦大学俞金泰研究-血压和认知的复杂关系,tau蛋白发挥“媒人”作用

Alzheimer Dementia:认知年龄,而非生理年龄,更能预测大脑健康

认知年龄,而非生理年龄,更能预测大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