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H 2014:与氨氯地平的降压药组合 奈必洛尔优于美托洛尔

2014-05-21 高晓方 译 医学论坛网

美国高血压学会年会(ASH 2014)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氨氯地平/美托洛尔(A/M)相比,氨氯地平/奈必洛尔(A/N)在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ABPM)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致患者足踝部水肿程度较轻。此项研究共纳入41例高血压成人患者,并启动4周氨氯地平(10 mg/d)单药治疗。随后添加4周小剂量奈必洛尔或美托洛尔治疗,并在后续4周强制滴定至大剂量奈必洛尔(20 mg/d)或美托洛尔(100 m

美国高血压学会年会(ASH 2014)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与氨氯地平/美托洛尔(A/M)相比,氨氯地平/奈必洛尔(A/N)在降低24小时动态血压(ABPM)方面具有优势,并且致患者足踝部水肿程度较轻。

此项研究共纳入41例高血压成人患者,并启动4周氨氯地平(10 mg/d)单药治疗。随后添加4周小剂量奈必洛尔或美托洛尔治疗,并在后续4周强制滴定至大剂量奈必洛尔(20 mg/d)或美托洛尔(100 mg/d)。在第1天以及4、8和12周时测定24小时ABPM和腿部水肿状况(E)。通过记录治疗后不良事件(TEAE)、监测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以及心电图评估安全性和耐受性。

结果显示,94%的患者出现TEAE,并且大部分为轻度或中度。A/N和A/M组患者的最常见TEAE均为上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炎。

在A/N组中,基线平均诊室血压、基线平均ABPM和平均水肿情况分别为148/97 mmHg、148/83mmHg和1357.9 gms,治疗12周后相应血压和水肿差异分别为130/78 mmHg、121/67mmHg和133.8 gms。

在A/M组中,基线平均诊室血压、基线平均ABPM和平均E分别为154/97 mmHg、149/84mmHg和1365.2gms,治疗12周后相应血压和E差异分别为131/80 mmHg、125/71 mmHg和148.5 gm。

本论文发表于《美国高血压学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Volume 8, Issue 4, Supplement , Page e27)

作者:高晓方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第53届ASH年会 AML临床研究新近进展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每年美国血液病学会(ASH)年会最主要的部分。2011年ASH年会共有887篇有关AML的论文,其中临床试验方面的论文257篇(口头发言96篇),诊断方面的论文301篇(口头发言78篇),机制研究方面的论文191篇(口头发言65篇)。本文将就AML治疗方面一些主要亮点研究作一分析,介绍给国内医生。   AML化疗方案的优化   AML标准的化疗方案对于55岁以下

ASH 2014:血压访视间变异性增大可增加冠心病、卒中、心力衰竭及全因死亡风险

既往研究显示,血压访视间变异性(VVV)增大会增加特定人群卒中、冠心病(CHD)及全因死亡风险,但其对一般人群上述结局及心力衰竭的影响则尚不确定。 研究者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Paul Muntner等人对降压和降脂治疗预防心脏病发作试验(ALLHAT)的24 004例受试者进行中位4.9年的随访,以评估收缩压及舒张压VVV与致死性CHD、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全因死亡率、卒中及心力衰竭的相关

ASH 2014:探寻高血压患者中脉搏波速度与HDL-C的相关性

既往研究表明,脉搏波速度(PWV)所测得的动脉僵硬度增加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降低可增加冠状动脉疾病发生风险。中国一项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中PWV与HDL-C的相关性。 研究者Hongyu Wang等人共计入选542例受试者(男/女:336/206,平均年龄为50.17±12.32岁),将其分为对照组(n=402,男/女:234/168,平均年龄为48

ASH 2014: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疗法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持续安全有效

Rheos枢纽试验的延长期研究,旨在评估压力感受性反射激活疗法(BAT)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研究者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George Bakris 等人在对322例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完成为期12个月的随访及终点数据收集后,继续每两年一次收集其血压及安全性数据。为期至少五年的随访结果显示,共计254例(79%)患者对BAT治疗有反应,其血压持续显著降低(P<0.001)。安全性

ASH 2014:动态血压的心血管风险预测价值优于诊室/家庭血压

一项最新研究旨在比较诊室血压、家庭血压及动态血压对心血管风险的预测价值。 研究者芬兰国家卫生与福利研究所的Teemu Niiranen等入选464例受试者,测量其诊室血压、家庭血压、24小时动态血压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主要终点是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因心力衰竭住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心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