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东教授专访:ADC药物发力HER2阳性乳腺癌

2020-03-30 佚名 肿瘤资讯

抗HER2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写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一直以来,国内抗HER2药物可及性较差,近年随着医药改革的推动,很多在国外临床实践中得到很好验证的抗HER2药物开始进入中国市场,T-DM

抗HER2药物的出现,彻底改写了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一直以来,国内抗HER2药物可及性较差,近年随着医药改革的推动,很多在国外临床实践中得到很好验证的抗HER2药物开始进入中国市场,T-DM1作为抗HER2治疗的经典药物之一,近期在中国上市。

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概况

HER2阳性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20%,侵袭性强,在抗HER2治疗药物出现之前,HER2阳性乳腺癌,尤其是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很差。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分为如下三种情况。首先,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肿瘤超过2cm或是有淋巴结转移者,术前可以行含有抗HER2治疗的新辅助治疗。研究表明,新辅助治疗后达到pCR的患者较未达到的患者预后好。对于新辅助治疗后未达pCR的患者,术后转移复发风险仍然偏高。KATHERINE研究显示,对于术前接受抗HER2治疗未达pCR的HER2阳性患者,无论激素受体状态、淋巴结状态,术后辅助治疗给予T-DM1较单纯给予曲妥珠单抗可明显改善iDFS和DDFS。因此T-DM1是目前抗HER2治疗后非pCR患者强化辅助治疗的标准方案;对于达到pCR患者,则术后抗HER2治疗继续新辅助治疗方案满1年即可。新辅助治疗双靶较单靶可提高pCR率。其次,对于未进行新辅助治疗者,根据APHINITY研究6年数据,术后采用抗HER2双靶治疗,较单靶治疗能改善疗效,尤其是淋巴结阳性的患者获益更多。第三,对于HER2阳性淋巴结阴性、肿瘤小于2cm的低危患者,辅助治疗时予以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醇或联合TC方案治疗即可。

对于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是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紫杉醇类,二线标准治疗是T-DM1,目前还没有公认的三线标准治疗。

ADC药物的作用机制及治疗优势

ADC药物即抗体偶联药物,由抗体和化疗药物两部分组成,兼具抗体药物的靶向性、治疗性和化疗药物的治疗性,大大提高了治疗的特异性和疗效,同时减少了对非靶组织的副损伤。近期在中国上市的T-DM1是ADC代表药物之一,在国外已应用多年,无论是在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还是晚期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该药由抗HER2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和细胞毒药物DM1(美坦辛衍生物)通过硫醚连接体偶联而成,其中曲妥珠单抗的作用是作为载体,靶向递送DM1至肿瘤细胞内,曲妥珠单抗同时发挥阻断受体信号和ADCC效应的双重作用,DM1是微管聚合抑制剂,其抗肿瘤作用是紫杉醇的24~270倍,硫醚连接体的作用则是保持DM1稳定,减少非靶毒性。临床研究表明,T-DM1对HER2阳性乳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尤其重要的是,先期曲妥珠单抗治疗耐药后,T-DM1仍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T-DM1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T-DM1的I期、II期和III期临床研究数据分析显示,T-DM1的治疗优势勿庸置疑,但只要是药物就会有不良反应,TDM1作为偶联了化疗药物的ADC,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曲妥珠单抗略有增高,但多为低级别可控,较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血小板减少、发热、疲劳、乏力、白细胞减少和肝脏毒性等,其中在临床实践中应予以较多重视的是血小板减少,其发生率30%左右,是导致停药或减量的主要不良反应。此外还需要重视的就是肝功能损害,包括转氨酶和胆红素的升高,可以通过药物剂量调整进行管理。总体而言,T-DM1的不良反应多与偶联的化疗药物相关,对症治疗、减量可控制不良反应。今后临床工作中,随着T-DM1应用增多,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对于不良反应的管理也必然会有更多的经验。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Cell Biol:单细胞测序挑战转移癌代谢理论

这篇新文章挑战了过去的结论,并证明乳腺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利用了线粒体代谢。

林颖教授:新诊断HR+乳腺癌患者诊疗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国家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得以逐步控制,在加强对现有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治疗的同时,增强对输入型病例的防控成为现阶段重点工作之一。随着疫情的逐步控制,很多省市将疫情防控级别下调,并且积极复

刘胜春教授:疫情之下乳腺癌患者注意主动防护、合理就诊

疫情当下,给乳腺癌患者乃至正常人的生活都造成了极大不便。在此情况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诸如网络门诊、送药到家等,极大方便了乳腺癌患者的就诊,降低了新冠肺炎感染风险。

安全性、有效性兼顾—苏鹏程教授谈疫情期间HR+乳腺癌全程管理

2020年伊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席卷全球,截至目前为止,累计数万人感染新冠肺炎。在国家和公众的积极努力下,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得以逐步控制,而境外疫情呈现日益严重态势。疫情给包括乳腺癌在内的患者就诊带来了

Brit J Cancer:成年早期体重指数和体重增加与乳腺癌风险

只有在20岁时体重指数小于23.4 kg/m2的女性中,成年期体重增加才会增加绝经后患乳腺癌的风险。

杨红健教授: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国人心。尽管,现在抗击疫情战役已经捷报频传,然而,仍不能掉以轻心。早在2月份钟南山院士团队就指出肿瘤患者更易感染新冠肺炎病毒。根据当前疫情形势,一切向好,但仍不能松懈。那么,在疫情期间

拓展阅读

Nat Commun:西湖大学蔡尚团队发现乳腺癌的发生与乳腺细胞衰老过程密切相关

该研究用富含乳腺干细胞的细胞群体在单细胞转录水平上建立了一个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分子钟,以描绘雌性小鼠的生理衰老动态。

JCO:恒瑞医药ADC药物SHR-A1811治疗HER2表达或突变实体瘤,76.3%客观缓解率!

靶向HER2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SHR-A1811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或突变晚期实体瘤的I期研究结果。

绘真约大咖 | 翟振华教授:乳腺癌基因检测如何指导靶向治疗和耐药后的选择?

本期的【绘真有约·大咖答疑】非常荣幸邀请到了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翟振华教授,针对上述问题做了简要解答。

真实世界中,乳腺癌和妇科肿瘤患者获益于NGS指导的靶向治疗,有的甚至改变临床诊断

这项回顾性研究可能提供进一步的真实世界证据,证明精准肿瘤学可以改善一小部分接受过大量治疗的晚期妇科癌症和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结果。

临床实例,早期高风险乳腺癌放疗后应用ctDNA MRD监测效果如何?

本文还对当前有关ctDNA检测的文献进行了回顾,包括其优点和局限性。虽然目前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ctDNA筛查,但研究人员推测特定患者群体可能会从这种创新诊断工具中取得最大获益。

《新英格兰医学》治疗案例:年仅45岁的乳腺癌患者病灶转移了,医院做出了怎样的治疗决定?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一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报道的治疗案例,也就是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里,医疗专家是如何确定治疗方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