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J Haematol: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2017-07-17 梁舒瑶 吴星 环球医学

由于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发展,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后的生存得到改善,但随后的原发恶性肿瘤(SPMs)却成为DLBCL生存者的一个重大挑战。2017年7月,发表在《Br J Haematol.》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研究者计算了1989年至2012年确诊的23879例首次原发DLBCL后生存至少1年患者的标准化发病率(SIRs)

由于利妥昔单抗的加入,以及其他治疗方法的发展,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后的生存得到改善,但随后的原发恶性肿瘤(SPMs)却成为DLBCL生存者的一个重大挑战。2017年7月,发表在《Br J Haematol.》的一项研究调查了现代治疗中DLBCL后原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研究者计算了1989年至2012年确诊的23879例首次原发DLBCL后生存至少1年患者的标准化发病率(SIRs)和95%置信区间(CIs),并与加利福尼亚的普通人群进行比较。计算解释死亡竞争风险的SPMs的累积发病率(CMI)。

研究者发现,利妥昔单抗时代后,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发生率几乎加倍[SIR(95% CI)(1989~2000)前,4.39(2.51~7.13)和利妥昔单抗出现后(2001~2012)8.70(6.62~11.22)]。利妥昔单抗出现前,随后的甲状腺癌较罕见,但2001年后极大增加[0.66(0.08~2.37)vs 2.27(1.44~3.41)]。利妥昔单抗出现后,确诊的DLBCL患者,所有SPMs(利妥昔单抗出现前4.77% vs利妥昔单抗出现后5.41%,P = 0.047)、AML(0.15% vs 0.41%,P = 0.003)、甲状腺癌(0.03% vs 0.15%,P = 0.003)和黑素瘤(0.25% vs 0.42%,P = 0.020)的5年CMI高于利妥昔单抗出现前。

该研究为引入利妥昔单抗后,SPM发病模式的变化提供视角,这或解释了SPMs的病因,应该指导DLBCL患者未来的癌症监测。

原始出处:

Tao L, Clarke CA, et al. Subsequent primary malignancies afte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in the modern treatment era. Br J Haematol. 2017 Jul;178(1):72-80. doi: 10.1111/bjh.14638.

作者:梁舒瑶 吴星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Genet:我国学者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新靶点

       近日来自中山大学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10多家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鉴别出中国汉族人群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全新易感位点。相关论文于6月9日在线发表在国际顶级专业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Nat Commun:通过甲基化的变化来确定复发性淋巴瘤

一队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的研究人员开始通过标记复发患者体内DLBCL肿瘤来表征甲基化改变,发现最终可能有助于预测或治疗愈后复发的疾病形式的线索。他们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的报道说,研究人员选择来自11名患者诊断和复发过程中的DLBCL肿瘤的13例肿瘤组,通过亚硫酸氢钠测序来验证甲基化模式。  他们的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在不同个体间诊断和复发肿瘤的甲基化区域的数量和类型是有差异的,但

JNCI: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幸存者的身体成分变化研究

身体成分变化与长期的健康结果息息相关。我们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幸存者进行了研究,评估这些辛存者身体成分的纵向变化情况,识别与肌肉减少和内脏肥胖相关的临床因素。 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使用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伴或不伴利妥昔单抗治疗的DLBCL幸存者,所有患者来自美国的退伍军人。通过CT评估患者的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面积。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和logistic回

Blood:一项LYSA研究:利妥昔单抗暴露受基线代谢肿瘤体积影响并可预测DLBCL患者疗效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部分原因与利妥昔单抗浓度有关,而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性受到肿瘤负荷的影响。

JCO:来那度胺+R-CHOP维持治疗,老年DLBCL患者预后如何?

近期一项新研究表明,对R-CHOP方案一线治疗反应的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接受来那度胺维持治疗后,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延长。这是首个针对维持治疗方案带来PFS获益的III期临床试验,其研究结果发表于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

SCI REP:感染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由此可见,合并多种疾病、表现不佳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DLBCL患者感染和死亡风险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