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案例报道

2016-08-08 Seven L 译 MedSci原创

患者男,44岁,艾滋病毒携带者,去眼科常规筛查眼部疾病。使用含有依法韦仑、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他的CD4细胞计数为50×106/ L。视力正常,眼前段结构未发现异常,左眼眼底检查正常;右眼发现局部白色环形边缘的出血性视网膜炎。视网膜炎可继发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根据临床检查,对眼内液活检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证实

患者男,44岁,艾滋病毒携带者,去眼科常规筛查眼部疾病。使用含有依法韦仑、替诺福韦和恩曲他滨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他的CD4细胞计数为50×106/ L。

视力正常,眼前段结构未发现异常,左眼眼底检查正常;右眼发现局部白色环形边缘的出血性视网膜炎。


视网膜炎可继发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根据临床检查,对眼内液活检进行聚合酶链反应证实存在巨细胞病毒。本例患者诊断为: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经诊断,病人开始HAART和口服缬更昔洛韦治疗。除了定期眼科随访视网膜,还定期随访传染病专家。首次就诊近一年后,患者停止口服缬更昔洛韦,CD4细胞计数≥100×106/L,在随访期间(首次眼科检查两年后)持续处于该水平。在这段时间中,CMV视网膜炎从出血性形式转变成了不活跃的视网膜瘢痕。两年来患者的出血逐步解决,视网膜下带形成,可见明显的界限(坏死和非坏死视网膜之间)。此后他的视网膜炎没有复发。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可引起视网膜广泛性坏死导致失明。虽然随着HAART的应用,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但是HAART未必能建立对CMV的特异性免疫。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的主要症状为眼前有漂浮物、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等。其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视乳头病变、黄斑囊样水肿、新生血管等并发症。

治疗上可以选择静脉注射更昔洛韦、口服缬更昔洛韦、静脉注射膦甲酸钠、静脉注射西多福韦、玻璃体腔内注射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或更昔洛韦眼内植入物(目前还没有)。

原始出处:

Mehnaz Khan.et al.A brushfire in the eye.BMJ 2016;353:i3075

作者:Seven L 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1)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