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C:CAR-T疗法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研究

2019-12-21 不详 MedSci原创

嵌合抗原受体重定向T细胞(CAR-T)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细胞,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CAR-T可能的心脏毒性。本研究纳入分析了137名接受了CAR-T治疗的患者,心脏毒性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或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增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男性占67%,88%患有淋巴瘤,8%患有骨髓瘤)。近50%的患者接受的是商业CAR-T治疗,剩下的接受的是非商业CAR-T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出现

嵌合抗原受体重定向T细胞(CAR-T)用于靶向治疗肿瘤细胞,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CAR-T可能的心脏毒性。

本研究纳入分析了137名接受了CAR-T治疗的患者,心脏毒性定义为左室射血分数的降低或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增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男性占67%,88%患有淋巴瘤,8%患有骨髓瘤)。近50%的患者接受的是商业CAR-T治疗,剩下的接受的是非商业CAR-T治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出现在接受CAR-T治疗后平均5天内,有56名CRS患者接受了Tocilizumab治疗,有54%患者出现了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增高,28%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出现降低,这些情况均出现在CRS等级≥2的患者中。

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CAR-T治疗的成年患者中,会出现心肌损伤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血清肌钙蛋白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呈相关性。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不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CC:空气污染与心脏移植后死亡风险呈相关性

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传统的风险评分在预测移植后存活率方面表现一般,强调了尚未确定的因素在决定预后方面的重要性。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PM2.5的暴露与心脏移植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分析了UNOS数据库中的21800名接受了心脏移植的患者,随访时间是86713人年,接受心脏移植时的平均年龄为52.6 ± 12.6岁,男性占75%,白种人占69%,39%有缺血性心力衰竭病因。平均对PM

盘点:JACC12月第二期研究一览

1. 术者经验与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预后呈明显相关DOI: 10.1016/j.jacc.2019.09.014http://www.onlinejacc.org/content/74/24?current-issue=y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术(TMVr)是一类复杂的治疗二尖瓣反流的手术,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术者的操作经验与TMVr预后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分析了2013-2018年数据库中来自290个医

Heart:急性和慢性心肌损伤远期预后的比较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和比较急性和慢性心肌损伤的远期预后。本研究纳入了2011-2014在急诊接受了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检测的22589名患者, 并将hs-cTnT>14ng/L的患者挑出来,分成急性心肌损伤、1型心梗(T1MI)、2型心梗(T2MI)或慢性心肌损伤,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率。最终,共纳入分析了3853名患者,经过平均3.9年时间的随访,急性心肌损伤、1型心梗、2型心梗和

JACC: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围手术期预后研究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一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治疗无症状和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围手术期结局。本研究纳入分析了无症状颈动脉狭窄≥70%和有症状≥50%的年龄≤80岁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术后30天卒中和死亡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事件是心梗和穿刺相关并发症。最终,共纳入分析了来自98个医学中心的2141名颈动脉狭窄患者,共有2219次CAS操作。患者平均年龄为68岁,男性占65%,白种人占9

JACC:完全血运重建可以降低远期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随机临床试验已经证实ST段抬高型心梗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完全的血运重建可以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风险。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完全血运重建的益处是否会持续至随访的远期。本研究纳入分析了CvLPRIT临床试验中的ST段抬高型心梗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过平均5.6年时间的随访,完全血运重建组和仅重建梗死相关动脉组患者的MACE发生率分别是24%和37.7%(HR:0.57; 95% c

BMJ:春夏出生女性人群的心血管特异性死亡风险高于秋冬季

研究发现,春夏出生女性人群的心血管特异性死亡风险高于秋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