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Neurol: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变化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预后的诊断价值

2014-11-17 MedSci译 MedSci原创

围手术期卒中是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CS)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期间常见的持续性并发症。为系统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期间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的变化对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AMA Neurology 近日刊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从PubMed和世界科学数据库检索了1950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期

围手术期卒中是对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CS)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期间常见的持续性并发症。

为系统评估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期间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SEP)的变化对围手术期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AMA Neurology 近日刊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进行的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

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从PubMed和世界科学数据库检索了1950年1月1日到2013年1月1日期间对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皮剥脱术时使用了SSEP 的研究。

研究者独立筛选所有的标题和摘要,在统一制定的标准下确定符合纳入的研究。入选标准包括随机临床试验,前瞻性研究,或回顾性队列研究;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术中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监测;即刻的患者术后评估和(或)长达3个月的随访; 单个研究患者总样本量在50人或更多;研究的患者群体为18岁以上的成人;英文出版的文献。

主要观察和衡量指标是通过术后的神经系统检查来评估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变化对围手术期卒中是否具有诊断价值。

初步结果464篇被检索命中,共15项前瞻性和回顾性队列研究被纳入数据分析。 所有的研究汇合后的总样本人口为4557人,其中3899人表现为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变化表现出明显的特异性91%(95%CI,86-94),但相对较弱的灵敏度58%(95%CI,49-68)。研究人员特意指出,在有神经功能损害的个体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有着尤其显著的诊断优势比,合并诊断比值比为14.39(95%CI,8.34-24.82),这表明在有神经系统缺陷的个体中观察到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变化出现的几率比在无神经功能缺损的高出了14倍。

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得出结论:术中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测试对预测颈动脉剥脱术后预后具有高度特异性。有神经功能缺陷的患者在围手术期出现躯体感觉诱发电位异常的机会比无神经功能缺陷患者高出14倍。通过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的测试结果来设计CEA围手术期脑梗死预防策略可能是一项极有价值的手段。

原始出处:

Nwachuku EL, Balzer JR, Yabes JG, Habeych ME, Crammond DJ, Thirumala PD. Diagnostic Value of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Changes During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Neurol. 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10, 2014. 

本文是MedSci原创编译整理,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原文链接。谢谢!  

作者:MedSci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