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登顾东风院士团队国人脑卒中风险精准预测方程:优于弗明翰模型

2019-08-14 佚名 中国循环杂志

脑卒中是国人致死致残首位原因,有研究显示,国人脑卒中发病风险全球最高。那么,我们如何比较精确评估自己的脑卒中发病风险?

卒中是国人致死致残首位原因,有研究显示,国人脑卒中发病风险全球最高。那么,我们如何比较精确评估自己的脑卒中发病风险?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建立一种新的China-PAR脑卒中风险预测方程,为个体化预测脑卒中10年和终生的发病风险提供了依据。

研究者介绍,该研究应用China-PAR队列总样本达12.7万人的前瞻性长期随访数据,构建了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

首先在两个前瞻性队列China MUCA(1998)和InterASIA共2.1万名研究对象、平均随访12.3年的数据上进行建模;之后又在包括近8.5万研究对象的独立队列进行验证。

结果显示,China-PAR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可较为精确预测我国男性和女性的脑卒中10年和终生发病风险,观察到的脑卒中发病风险与风险预测值一致性良好。


注:所用队列为China MUCA(1992~1994)队列;脑卒中终生风险模型通过预测15年发病风险进行验证

图1 China-PAR脑卒中10年风险(男性A图,女性B图)和终生风险(男性C图,女性D图)预测值与实际观察值的校准图

值得注意的是,10年脑卒中风险与终生风险并不等同,研究显示,35~49岁人群中有5.7%其10年脑卒中风险较低,但其终生脑卒中风险却较高。

研究者指出,年龄是决定10年脑卒中风险的重要因素,很多年轻个体虽然其10年风险低,但由于其随着年龄的增长,风险逐渐累积,终生风险并不低。尤其是年轻男士,其脑卒中终生风险较高。

研究者还将China-PAR脑卒中风险方程与新版Framingham脑卒中风险评估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China-PAR预测模型在55~74岁这一人群中预测能力更好。

其中,新版Framingham脑卒中风险评估算法较之China-PAR预测模型,对中国男士和女士脑卒中10年风险或分别低估40.2%和53.3%。

China-PAR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模型更为适宜中国人群,主要原因是基于本土化的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数据、随访调查质量较高、最长随访达23年。另外,也与建模时考虑纳入的因素有关。

据悉,China-PAR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除了纳入现有脑卒中风险预测所考虑的年龄、治疗和未治疗的收缩压、当前是否吸烟、是否患糖尿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6个主要风险因素外,还纳入了能体现我国人群脑卒中风险特征的因素:

男性和女性模型中均考虑了城镇化(是否为城市居民)和居住地(南/北方)因素,此外男性模型还纳入父母亲脑卒中病史;女性模型还纳入了腰围,预测能力提升优于体重指数。

因此,China-PAR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与美国新版Framingham脑卒中风险评估算法相比,更加适合于中国成年人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为基层的脑卒中一级预防提供了重要依据。

文章于8月8日在线发表于Stroke杂志,通讯作者为阜外医院、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流行病学研究部杨学礼副研究员。


原始出处:Xing X1, Yang X1, Liu F1, et al. Predicting 10-Year and Lifetime Stroke Risk in Chinese Population. Stroke. 2019 Aug 8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9-08-15 qingfengqishi5

    学习了,学习了

    0

  2. 2019-08-15 健健

    卒中虽然是临床上常见病,溶栓,取栓等血管内治疗也很成熟,但是仍然有很多未知问题有待认知!

    0

相关资讯

脑胶质瘤卒中误诊为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1例

男性,20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伴失语1d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自动睁眼,运动性失语,右上肢肌力1级,右下肢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Neurology:早期活动与卒中后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卒中后早期和更频繁的活动并不影响生活质量。

JAMA Neurol:日本研究称,血压降至<130/80 mmHg,可使卒中复发风险降低22%

如果你已经发生过一次中风,那么你患另一次中风的风险要高得多。

JAMA Netw Open:“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降压研究”全新分析:高血压患者中风后尽早启动降压有获益

近年来,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发作后降压治疗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大多数临床研究得出了中性的结果。

Stroke:维生素D状况与卒中风险

在这个基于人群的队列中,研究人员发现维生素D与卒中患病率之间存在关联。只有严重的维生素D缺乏与卒中发生有关。这表明较低的维生素D水平不会导致更高的卒中风险。

Lancet Neurol:颅外椎动脉支架有获益的证据吗?

后循环卒中大约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20%,其中1/4卒中的病理生理机制为椎动脉或基底动脉狭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与卒中复发风险增加有关,特别是症状发作前几周。有人认为椎动脉支架能够降低这种风险。过去8年中,几项试验探讨了这个问题,虽然所有试验基本都是2期试验,样本量不足难以确定是否支架优于内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