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TT:姜格宁、张鹏教授团队发现初始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患者迎来转化治疗新选择

2024-06-21 梅斯肿瘤新前沿 梅斯肿瘤新前沿

为NSCLC转化治疗提供了新临床证据。梅斯医学特邀张鹏教授接受采访,就该研究设计、主要成果及临床意义展开阐述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约半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无法手术。近日,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姜格宁、张鹏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探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阿帕替尼针对初始不可切除NSCLC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以题为“Neoadjuvant camrelizumab (an anti-PD-1 antibody) plus chemotherapy or apatinib (a VEGFR-2 inhibitor) for initially unresectable stage II–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re, two-arm, phase 2 exploratory study“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IF=39.3)全文发表。本研究探索了初始不可切除NSCLC通过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或阿帕替尼提高NSCLC转化率从而增加手术获益的新策略,剖析了免疫治疗转化成功人群的分子特征,为NSCLC转化治疗提供了新临床证据。梅斯医学特邀张鹏教授接受采访,就该研究设计、主要成果及临床意义展开阐述。现整理采访精粹,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

张鹏 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副院长
主任医师,同济大学长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委会 副主任委员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理事
中国生理学会呼吸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注肺癌、纵隔肿瘤等胸部疾病手术治疗与围手术期辅助治疗

Q1:卡瑞利珠单抗在初始不可切除局部晚期NSCLC新辅助治疗阶段的加入,让广大研究者看到了转化治疗的曙光,也为患者争取到了更大的手术治疗的获益,能否请您为我们分享一下,本研究在试验设计之初是基于怎样的理念和考量?

张鹏教授:肺癌是全球发病和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比约85%。约70%患者在确诊时处于疾病早期或局部晚期,根据是否可手术完整切除,又进一步分为可切除、潜在可切除和初始不可切除三类,这对于外科及综合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初始不可切除NSCLC患者,目前标准治疗方案为同步放化疗加免疫巩固治疗(PACIFIC方案)。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能显著提高可切除NSCLC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 (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率和无事件生存期(Event-free survival,EFS)。然而,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能否将初始不可切除的病例转化为可切除状态,从而使这部分患者具备手术机会,进而得到根治,仍缺乏前瞻性的研究证据。并且,在实际临床工作中,仍然存在巨大的治疗需求尚未被满足。基于此,我们团队联合多家医院共同开展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针对II-III期初始不可切除NSCLC新辅助治疗的多中心、双臂、探索性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NSCLC患者争取治疗获益。

Q2:免疫治疗针对局部晚期NSCLC患者巩固治疗的疗效已经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此次为新辅助转化治疗方向上的探索,能否请您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本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和患者的获益情况?

张鹏教授:本研究共纳入51例初始不可切除的、驱动基因阴性的Ⅱ-Ⅲ期初治NSCLC患者,其中30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A组),21例接受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B组)。经过2-4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后,由MDT评估为可切除的患者进一步接受手术治疗。主要研究终点为主要病理缓解(MPR)率,次要研究终点包括病理完全缓解(pCR)率、客观缓解率(ORR)、无事件生存期(EFS)等。

结果显示,经过2-4个周期新辅助治疗后,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A组)有15例患者实现手术治疗,手术率为50.0%,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B组)有9例,手术率为42.9%。主要的手术方式为肺叶切除,所有手术患者均实现了R0切除。

此外,本研究中我们重点关注了病理疗效。在手术患者中,A组的MPR率和pCR率均为20.0%,B组分别为55.6%和11.1%。生存方面,在22.4个月的中位随访期内,A组的中位EFS未达到,B组的中位EFS为16.8个月。中位OS在两组中均未达到。进一步分析表明,手术患者的EFS和OS均优于非手术患者。以上数据初步表明,新辅助免疫加手术治疗在初始不可切除NSCLC患者中安全有效,未来的长生存获益情况有待进一步的随访加以确证。

Q3:基于本研究中取得的成果,在您看来,卡瑞利珠单抗参与的新辅助免疫联合疗法对于未来的临床工作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张鹏教授:本研究初步证实了初始不可切除NSCLC患者可以通过新辅助免疫联合治疗转化为可切除状态,继而接受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且该方案安全有效。从目前的生存数据来看,远期结局值得期待。将来有必要开展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以论证手术的作用。

除此之外,本研究初步证明了新辅助免疫加手术治疗在初始不可切除II-III期NSCLC患者中的有效性,我们的治疗方案对该类患者在未来的转化治疗选择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们也期待有更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Xia, H., Zhang, H., Ruan, Z. et al. Neoadjuvant camrelizumab (an anti-PD-1 antibody) plus chemotherapy or apatinib (a VEGFR-2 inhibitor) for initially unresectable stage II–II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multicentre, two-arm, phase 2 exploratory study. Sig Transduct Target Ther 9, 145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392-024-01861-w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真实世界5年随访:PD-L1≥50%的晚期NSCLC患者长期获益于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

研究结果与关键临床试验的5年结局一致,并且证明对于ECOG PS为0或1分的类似真实世界患者人群(包括在临床试验中代表性不足的≥75岁患者),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一线治疗有效。

Nat Commun:基于单细胞和空间转录组学分析构建NSCLC免疫和非免疫区图谱

研究团队将来自25名未接受治疗LUAD或LUSC患者的近90万个细胞的scRNAseq数据和其中8名患者的空间转录组学数据结合起来,系统研究了肿瘤和邻近非肿瘤组织中细胞组织的差异。

NEJM:陆舜教授牵头的奥希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放化疗后靶向治疗试验结果发表,能降低84%PFS风险(LAURA研究)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人数的三分之一,患者总数庞大。其中,不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且同时是EGFR基因突变的人群,在“放化疗+免疫巩固”的既往治疗策略下,效果并不理想

NPJ:首例原发性EGFR 19del/CDK4扩增NSCLC获益奥希替尼联合哌柏西利

本文描述了一名新诊断的转移性NSCLC患者,该患者携带常见的EGFR突变、PIK3CA突变和CDK4扩增,在使用奥希替尼单药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该患者从奥希替尼和哌柏西利联合治疗中获益。

JCO:Teliso-V 在 c-Met 蛋白过表达的、非鳞状 EGFR 突变阴性 NSCL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该研究旨在评估 Teliso-V 在治疗既往接受治疗的 c-Met 蛋白过表达的晚期非鳞状 EGFR野生型 NSCLC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Teliso-V显示出有希望的疗效和可控的安全性。

JCO:80mg奥希替尼显著延长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脑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时间

该研究旨在评估80mg奥希替尼治疗脑膜转移的疗效和安全性,80mg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脑膜转移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