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建设紧密型“医联体” 开启新模式“医综改”

2017-05-26 陈强 彭纪宁 金羊网

江门市建设紧密型‘1+N+N医联体’,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进行协调管理,有利于促进分级诊疗制的建立。


“现在每个星期,都有县人民医院医生下来卫生院坐诊,我们看病不用动不动就去县里。”自从台山汶村镇中心卫生院与台山县人民医院结成紧密型“医联体”,汶村镇老百姓患病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不需驾车90分钟到台山市,抑或驾车两个多小时到江门市区。

去年11月初,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江门调研时强调,要试点探索综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随后,江门市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医联体”管理试点工作,开启江门医改新模式,汶村镇中心卫生院是首批10个“医联体”试点医院之一。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家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协调”的重要内容,而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相关的医疗卫生服务,又是公共服务均等化重中之重。江门正抓紧建设紧密型“医联体”管理,改善区域范围内医疗卫生发展不均衡,促进医疗服务供给均等协调。

大手笔:

首批投10亿,建10个“医联体”

距离台山市区约90公里的汶村镇中心卫生院,去年年底挂牌为“台山市人民医院分院”,开始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升级。目前,该院投资1.8亿元的住院综合楼已开工,预计今年10月完成大楼主体工程建设。

江门市卫计局局长许彩华告诉记者,江门“医联体”管理试点工作,首批要求下辖5市(区)的人民医院和中医院各选1个镇(街道)基层医疗机构,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分院,共计10个试点分院按计划今年10月底前基本建设完成,汶村镇中心卫生院是其中之一。

“医联体”建设,基层医院“硬件”提升很重要。许彩华向记者介绍,10个试点分院中有3家需要异地重建,7家要在原基础上进行改扩建,初步估计10个分院建设投入将近10亿元,由省、市、县三级支付。而按照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江门还要落实增设6个试点建设。

“我们建设的是紧密型‘1+N+N医联体’管理。” 江门市副市长赖燕芬告诉记者,紧密型“医联体”,就是总院和分院进行深度合作,实行一体化管理,收益统一分配,风险共同承担,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人才培养等措施,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

赖燕芬向记者解释道,通过紧密型“医联体”管理,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行一体化管理,县级医院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使县优质医疗资源向乡镇基层延伸,从而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试点医院之一的恩平市大槐镇中心卫生院,挂牌为恩平中医院分院后,医疗服务能力就明显提升。恩平中医院院长高建华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每天至少派出两名专家下乡,进行业务查房、技术指导等,做好技术传、帮、带、教,逐步提升分院的服务能力。”

大统筹:

列入“书记工程”,推进部门协调

“县级医院(总院)和乡镇卫生院(分院)属于不同的行政建制,分属公益二类和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具体业务、财政投入政策和渠道等方面有区别。”江门市卫计局副局长周津明告诉记者,“医联体”框架内如何突破机制的限制,创新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改革重点和难点。

目前,“医联体”建设项目,由江门市卫计局牵头落实,但又涉及发改、国土、规划、财政、人社等部门。部门间的配合和协调,是推动“医联体”建设顺利完成的关键。为此,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在今年3月初调研“三医联动”和“医联体”工作时提出,“医联体”建设作为“书记工程”,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

通过列入“书记工程”,由市委市政府主导,各有关部门协调推进。江门市副市长赖燕芬告诉记者:“对于‘医联体’试点分院建设中遇到的诸如资金筹措、项目审批、人员招聘和医保定额等问题,各级各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统筹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据了解,江门市已召开协调会议多次,全力解决“医联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江门下辖各市、区也均已成立专门的医联体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并结合本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地域位置特征及各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自身发展情况,抓紧制订具体“医联体”实施方案。

“医联体”的建设,“硬件”很重要,“软件”更关键。记者从江门市卫计局了解到,该局正协同市人社局、市编办、市财政局等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医联体”框架内双向转诊、人事管理、对口帮扶等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出台医保、财政、人事薪酬改革等配套政策,制定和完善“医联体”内各项管理制度。

“可以说,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开展,确保10月底前按二级医院的标准基本完成10个试点分院的建设。”许彩华向记者透露,“把‘医联体’这件惠民生、造民福的好事办好,是我们卫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福利:

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许彩华告诉记者,相比以往的扶贫式支援基层,江门紧密型 “医联体”建设,更有利于调动基层医疗机构积极性,更有利于从根本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基层医技人员素质,更有利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从而促进分级诊疗机制的建立。

“‘医联体’建设完善后,江门将实现县域内半小时均可享受二级医院水平的医疗服务,逐步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 江门市副市长赖燕芬告诉记者,“医联体”可提高基层卫生资源利用率,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建立‘医联体’后,患者更容易接受双向转诊,觉得回到分院也能享受到总院的医疗水平。”恩平中医院院长高建华告诉记者,去年6月到今年3月底,总院与大槐分院进行双向转诊,上转532人,下转216人,下转人数增长了不少。

江门为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普及性,还全面建立了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基层签约服务和急需领域医疗服务制度。据了解,江门全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有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到2016年年底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已达210个。

2016年,江门市还率先在全省明确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费标准为年人均120元,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只按比例负担30%。截至2016年,江门家庭医生全市签约65岁以上老年人、0-6岁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213153人,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18%。

“将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关系到民生福祉。” 江门市副市长赖燕芬透露,江门正全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创建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示范市,不断进行总结推广经验,切实有效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作者:陈强 彭纪宁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7-05-26 明天会更好!

    很好,值得分享!

    0

  2. 2017-05-26 jaysppr

    感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国外为什么没有医联体?

中国的医疗联合体,不管是紧密的、半紧密的、还是松散型的,都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之中的产物。没有规范的产权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基础与实现形式。严格意义上讲,还不能够成为医院与医院之间的一种具有法定意义的管理形式和制度实现形式!因此,虽然医院之间的医疗联合,在现实的医疗事业发展之中和中国的医改之中,确实有较大的发展意义。

医联体顶层设计有待完善 卫生医保财政需形成合力

目前医联体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难题。政策不统一,顶层设计尚待完善。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医联体内涵建设不足。

就数据共享而言 医联体的真正实现还有多远?

相比于信息孤岛,医疗系统的碎片化其实更为棘手,患者端的挂号服务、医院内部业务的系统产品,及整个“患、医、药”的产业链,IT体系的碎片化特征都非常明显。

医联体是三甲医院的攻城拔寨?

虽然政府提出要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但在操作过程中,并没有建立起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让各方都能在合理范围内赚到钱。

山东省医联体建设 济宁做法很有范儿

近年来,济宁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网络、单病种控费、临床路径管理等具有济宁特色的创新举措。

河北省成立大规模医联体“内分泌糖尿病科联盟”

河北省今天首个省级医院组织的专病联盟正式成立,这是河北省落实推进建立医联体的一个具体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