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 Heart J:基于网络的干预措施改善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心理健康的疗效

2019-04-10 xiangting MedSci原创

虽然主要结局是中性的,但这是首个表明WBI可以改善ICD患者心理健康的RCT研究。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患者中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下降(QoL)很常见。目前治疗方案有限并且定义不充分。这项研究评估了基于网络的干预措施(WBI)与常规治疗(UC)相比,改善精神社会抑郁加重ICD患者心理健康的疗效。

这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RCT)招募了来自德国7个站点的118名ICD患者(平均年龄58.8±11.3岁,22%女性),这些患者焦虑或抑郁加重[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的任一分量表上≥6分]或生活质量降低[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16分]。主要结局是被随机分组到WBI或UC后6周以心脏为主的恐惧、抑郁和心理QoL综合评估的变化,根据年龄、性别和ICD放置指征进行分层。基于网络的干预措施包括6周访问基于网络的结构化互动项目(小组形式),其中包括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干预、虚拟自助小组以及来自有经验心理医师的按需支持。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显示组间的主要结局是相似的(ηp2= 0.001)。基于网络的干预措施在干预前至6周的变化(过分支持;P=0.004,ηp2=0.036)、干预前至1年的变化(抑郁,P= 0.004,ηp2=0.032;自我管理,p=0.03,ηp2=0.015;过分支持,p=0.02,ηp2=0.031)和6周至1年的变化方面优于UC(抑郁,p=0.02,ηp2=0.026;焦虑,P=0.03,ηp2=0.022;动员的社会支持,P=0.047,ηp2=0.018)。

虽然主要结局是中性的,但这是首个表明WBI可以改善ICD患者心理健康的RCT研究。

原始出处:

Stefan M Schulz. Efficacy of a web-based intervention for improving psychosocial well-being in patients with 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s: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ICD-FORUM trial. Eur Heart J. 08 April 2019.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angt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JACC: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患者的全身磁共振成像

背景:常规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的患者禁止进行磁共振成像(MRI)。    意义:这项多中心的随机试验评估了专门为全身的MRI设计的,不会对心脏速率或起搏依赖限制的一个新颖的ICD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安全目标是MRI30天后无MRI相关事件复合终点>90%。主要疗效终点为心室起搏阈值和心室感知幅度。    方法:受试者接受单腔或

AIM: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后长期风险增加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后长期非致命性结果还没有被定义。该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与ICD相关并发症需要再次手术或住院的长期风险,以及除并发症之外的原因再次手术的风险,并评估相关的患者和设备的特性。来自美国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ICD移植的观察性队列研究,这些ICD移植数据来自于国家心血管数据注册ICD登记医疗有偿服务索赔数据。该研究在1437家美国医院进行,共包括114484名65岁及以上的患者

Circulation:非缺血性收缩期心衰患者初级预防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的年龄和结局

在不是由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收缩期心衰患者中,ICD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线性降低。

JAHA:使用心脏植入装置测量身体活动

目前的证据表明,当与其他装置参数结合使用时,D-PA可用于评估身体活动并预测植入了心血管电子设备患者的临床结局。

Circulation:近期心力衰竭住院增加ICD围术期死亡风险

既往研究显示,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对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稳定性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特定门诊患者安全有效。

Circulation: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在预防透析患者心脏性猝死中的应用

在经过充分筛选和良好治疗的透析患者中,预防性ICD疗法并未降低SCD或全因死亡率,该人群的SCD和全因死亡率仍然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