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冬:中国血脂指南更新 坚持走自己的路

2014-08-10 金明 CHC2014每日新闻

“2011 年,我国参与的国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共计2833 项,2014 年增长至4714 项。但恕直言,其中中国独立领导的RCT 研究屈指可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在7日论坛上指出。 赵教授介绍说,对Cochrane 图书馆发布的系统综述的搜索发现,2001 年,我国学者撰写的系统综述数量为0,但2011 年增至337篇,但在Cochrane 图书馆发布的所有系统综

“2011 年,我国参与的国际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共计2833 项,2014 年增长至4714 项。但恕直言,其中中国独立领导的RCT 研究屈指可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在7日论坛上指出。

赵教授介绍说,对Cochrane 图书馆发布的系统综述的搜索发现,2001 年,我国学者撰写的系统综述数量为0,但2011 年增至337篇,但在Cochrane 图书馆发布的所有系统综述中占比例不足3%。

据2009 年中国临床指南协作网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临床指南文库收集的心血管病相关指南中,52% 为欧美指南的翻译版。48%

是中国相关协会自己制定的指南或共识,其中以共识占多数。其实我国发布的心血管病相关的指南与共识与美国、欧洲相比数量上差的不多,但其中由我国自主进行的临床研究数据为基础的证据少之又少。

”即使在欧美指南中,只有不到15% 的建议是A 级证据,大部分建议是B 级或C 级证据(专家们的共识)。”国外的专家共识主要依据他们国家的医疗体系和临床实践特征作为背景。而由于社会经济水平差异,特别是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医保政策、新药应用等因素导致国外的指南和共识对我国不一定适用。

第一版中国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发布的于2007 年,2014 年已经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支持下,由褚骏仁教授和高润霖院士牵头启动了更新工作。

“经过7 年变迁,欧美指南不断更新,我们认为到了必须要对我国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的时候了。无论我国证据是否充分,必须应明确我国拥有了哪些证据,还缺少什么证据,未来应更侧重哪些方向?”

作为参与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制定血脂指南过程的唯一中国专家,赵冬教授也想把国际上制定指南的流程和思路,借鉴到我国指南制定中。“首先,我们将对国外新近发表的血脂防治指南学习和讨论,专家征集目前中国血脂异常防治临床实践中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

摆在指南修订组专家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新指南是侧重血脂异常的防治,还是侧重心血管病防治,仅以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风险为新的指南的主题。”还要明确指南更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从流行病、风险评估、临床诊断、治疗等方面确定主要核心问题。

“我们是完全跟风国外指南吗?还是应根据我们既有的尚不完善的研究证据?”赵教授认为,既往国内研究证据应系统收集整理。另外,还应加强对于基层临床血脂异常防治的现状和障碍的调研,“基层医疗问题肯定是解决中国血脂异常防治问题的基础。”

专家组已经分为四个亚组:确定核心问题;针对核心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综述;建立新指南的提供和内容框架;撰写各部分初稿;专家组合外部专家讨论;完成指南撰写。国际化操作的指南制定流程也让赵教授对于此次我国血脂指南更新充满信心。“因为其制定过程更规范,符合国际流程。”

赵教授介绍,专家组对每个核心问题进行文献(数据)收集坚持秉承十大原则:包括采用标准化明确可复制的检索和汇总方案;检索时间从2004年至今;检索文献至少包括PubMed 和CNKI,鼓励增加文献检索的范围等。

随着几轮召开的专家组会议和问卷调查,中国血脂指南联合修订工作组已初步确定了一些重要的核心问题和专家意向:如对于调脂治疗的主要目标,采用LDL-C 支持者为89.5%;调脂治疗的次要目标,78.9% 专家认同nonHDL-C;是否需要设定降LDL-C治疗的目标值,84% 的专家认为必须设置;他汀治疗的强度,42% 认为应依据调脂效果逐渐调整达标;对于他汀治疗的剂量,68%
的专家认为对我国人群现有证据进行系统分析。

赵教授还列举了我国重要的血脂研究,强调了胆固醇增高是中国人群心血管病风险增加的主要危险因素。“我认为,这些研究必将对指南修订提供证据支持,从而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血脂新指南。”

对于指南修订过程,赵教授深有感触,“也许在一条变革、创新的路上,梳理出哪些是我国已经明确的,哪些是需要我们调整的,这才是关键,积跬步以至千里。”

作者:金明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at Rev Cardiol:2013血脂预防和治疗回顾

ACC/AHA新版胆固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调强了他汀类药物的强化治疗。早期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MicroRNA沉默和基因修复技术有望成为治疗血脂紊乱新策略。本文主要讨论2013年血脂紊乱预防和治疗进展。 新指南并未设定LDL-C和非HDL-C目标值,而是强调他汀类药物的强化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新指南使用了新的公

Nat Rev Cardiol:2013血脂防治进展:新他汀指南和潜在新的治疗方法

  ACC/AHA新版胆固醇治疗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调强了他汀类药物的强化治疗。早期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能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同时,MicroRNA沉默和基因修复技术有望成为治疗血脂紊乱新策略。本文主要讨论2013年血脂紊乱预防和治疗进展。   新指南并未设定LDL-C和非HDL-C目标值,而是强调他汀类药物的强化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善   

EHJ:孟德尔随机比较血脂水平对预测心脏疾病风险

近日,一项新的基因研究证据提示,一个已知类型的胆固醇是导致心脏疾病的 一个可能“犯罪嫌疑人”。这一发现可能有助研究心脏疾病更好的治疗手段。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过“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在过去30年,有更多的“好”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或HDL )被发现能降低心脏疾病的风险,而更多的坏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会增加您的风险。事实上,多年来,临床试验和其他研究发现,降低LDL的药物也 降

Lancet:降低血脂血糖可减少BMI升高所致心脑血管风险

心血管事件是全球主要死因,而体重指数(BMI)升高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BMI升高所致心血管风险部分由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介导。现阶段针对体重管理的行为治疗只在短期内有效,大多数体重减轻药物疗效不持久或安全性欠佳,手术也只推荐用于非常肥胖的患者。种种问题导致因BMI升高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日益增加,许多国家的超重和肥胖问题也愈演愈烈。 但与肥胖不同,血压和血脂等可以在临床或公共卫生中

ACC2014:儿童血脂异常备受关注

 根据一项最新分析,在初级保健儿科诊所接受常规血脂筛查的儿童中有大约1/3血脂升高或者处于升高的边缘。46%的儿童LDL-C水平升高或处于升高的边缘;44%的儿童HDL-C水平降低或在降低的边缘。   首席研究员Thomas Seery博士(德克萨斯州儿童医院)说,尽管儿童心血管疾病是罕见的,但是我们知道动脉粥样硬化起源于童年,而且成人高胆固醇血症的最大的单一预测因子是儿童时血液胆固醇水平。暴

2014年CCEP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讨论稿)

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包括 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外周动脉疾病等)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近30余年来,我国居民中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对ASCVD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为进一步做好血脂异常防治工作,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联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等学术机构组织专家,于2007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该指南颁布以来,对于我国血脂异常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