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 Urology:首次亚洲人前列腺癌基因组图谱由中国学者参与构建完成

2017-09-22 MedSci MedSci原创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诊断的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从 2000年起,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新发率和死亡率以每年 12.6% 的比率不断攀升,到 2015 年,新发病例约为 60300 例,死亡病例约 26600 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的变异性较大,对治疗的反应性也各异,因而患者的生存期从2-3年至10年不等。


前列腺癌是发生于男性前列腺组织中的恶性肿瘤,是前列腺泡细胞异常无序生长的结果。是全球男性第二常诊断的癌症和第五大癌症死亡原因。从 2000年起,中国男性前列腺癌的新发率和死亡率以每年 12.6% 的比率不断攀升,到 2015 年,新发病例约为 60300 例,死亡病例约 26600 例。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的变异性较大,对治疗的反应性也各异,因而患者的生存期从2-3年至10年不等。各国科学家们对前列腺癌也在进行着不断深入的研究,纵观现有研究结果,其样本主要来源于白种人群体,科学家们首次收集亚洲人前列腺癌样本,并进行基因图谱测序分析。

这项研究中,通过对 210 例前列腺癌临床样本进行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分析,及与已报道的白种人群体前列腺癌基因的对比。研究人员发现,亚洲人群前列腺癌患者样本中,除 SPOP、TP53、ATM、PTEN 和 CTNNB1 等已确定与前列腺癌相关的基因发生了突变外,染色质重建及组蛋白修饰基因 MLL3、转录辅基因 FOX1、NCOR2 等基因的表达异常增加。此外,研究中也发现,钙粘蛋白家族成员PCDH9基因,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功能,其可抑制致癌基因 MYB、STEAP1 等、前列腺特异性基因 HOXB13、癌干细胞标志物ALDHA1等的表达,同时上调抑癌基因 FOXO4、EPHB2、PBX1、上皮间质转化标志物CDH1等的表达。同时,轴突引导通路中的 PLXNA1 基因的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发生、进展及侵袭均相关,其高表达状态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具有作为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靶点。

这项研究第一次完成了亚洲人群的前列腺癌基因组图谱的构建,发现了与白种人群体不同的基因,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与肿瘤预后及治疗相关的新的基因,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了新的依据,也为前列腺癌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原文出处: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