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C MED:脑成像衍生表型与中风之间的双向关系

2023-08-07 MedSci原创 MedSci原创

本研究发现了 14 个在统计学上有显著证据表明对中风或中风亚型有因果效应的 IDPs。

中风是导致全球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据报道,全球已有超过 1 亿人罹患中风。脑卒中的特征表现为大脑的生理变化,可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无创测量。然而,脑成像衍生表型(IDPs)与中风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尚不确定。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是一种有用的遗传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利用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IV)来研究暴露与医学相关疾病风险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来自我国西安交通大学的学者进行了双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以探讨 IDPs 与中风之间的因果关系。本研究使用了英国生物库(UK Biobank)的 587 个脑部 IDPs(多达 33,224 人)和 MEGASTROKE 联合会的五种中风类型(样本量范围从 301,663 到 446,696 不等,病例数范围从 5,386 到 40,585 不等)的汇总数据。结果发表在BMC MEDICINE杂志上。

前向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14 个属于投射纤维或联合纤维的 IDPs 与中风有关。例如,基因决定的右外囊较高的平均扩散率(MD)与小血管闭塞性中风风险增加有因果关系(IVW OR = 2.76,95% CI 2.07- 3.68,P = 5.87 × 10-12)。内囊右前肢MD增加一个SD(3.76×10-5 AU),中风几率增加44%(OR = 1.44,95% CI 1.30 - 1. 59,P = 9.73 × 10-13),中风的几率增加 39%(OR = 1.39,95% CI 1.25 - 1.54,P = 5.25 × 10-10),SVS 的几率增加 102%(OR = 2.02,95% CI 1.53 - 2.67,P = 7.51 × 10-7)。反向磁共振成像显示,由遗传决定的任何缺血性中风的高风险与胼胝体各向同性或自由水体积分数(ISOVF)的增加有关(IVW β = 0.23,95% CI 0.14 - 0.33,P = 3.22 × 10-7)。这条 IDP 是一条神经纤维,不包括在正向磁共振识别的 IDP 中。

由此可见,本研究发现了 14 个在统计学上有显著证据表明对中风或中风亚型有因果效应的 IDPs。同时,本研究还确定了脑卒中对神经纤维的一个 IDP 的潜在因果效应。这些发现可能会指导我们进一步确定脑成像层面的预防策略。

原始出处:

Yu, K., Chen, XF., Guo, J. et al. Assessment of 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brain imaging-derived phenotypes and stroke: a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study. BMC Med 21, 271 (2023). https://doi.org/10.1186/s12916-023-02982-9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Neurology:美国按年龄、种族、地理和社会经济地位划分的卒中死亡率20年差异趋势

美国卒中死亡率的改善正在放缓,甚至在年轻个人和美国许多县出现逆转。县级卒中死亡率的增加与年轻个体与老年个体健康的不同社会决定因素有关。这些发现可能会为有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战略提供参考。

Neurology:急性卒中后上肢近端与远端运动控制的不同神经系统区分 

近日,一项发表在Neurology上的研究强调急性卒中可以选择性地损伤上肢近端和远端的运动系统,导致可分离的缺陷和功能后果。该发现强调了截然不同的运动系统的破坏如何导致中风后上肢偏瘫的可分离部分。

Neurology:机械取栓治疗大面积缺血性卒中:一项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近日,一项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表明,在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中,与内科治疗相比,EVT可在不增加SICH风险的情况下改善功能预后。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结果可能为这一患者群体提供进一步的洞察力。

Neurology:基线代谢谱与卒中、痴呆及脑小血管病变影像标志物的关系 

在这项大规模代谢组学研究中,发现了与卒中、痴呆和小血管疾病的MRI标志物相关的多种代谢物。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有助于个性化预测模型的发展,并为机制途径和未来的治疗方法提供见解。

Neurology:失眠症状与中风风险的关系

失眠症状与中风风险的增加有关,尤其是对 50 岁以下的成年人而言,而且这种风险与某些并发症有关。

Neurology:多发病与卒中严重程度、亚型、病前残疾和早期死亡率的关系:

多发病在卒中患者中很常见,与发病前的残疾密切相关,但与缺血性卒中严重程度的增加无关。因此,更多地纳入多发病患者不太可能破坏临床试验中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但会增加外部有效性。

拓展阅读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

IJNS:衰弱对成年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研究强调了评估成年卒中出院患者基线衰弱的重要性,因为它与非选择性再入院、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卒中后残疾显著相关。

Stroke:高强度失语干预对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疲劳程度的影响

强化治疗对患有慢性失语症的中风幸存者的疲劳程度很小,这表明疲劳并不是高强度治疗的障碍。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CTP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功能预后预测的新型影像学指标

基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摄影 (NCCT) 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A) 手动测量的几个派生指标,如血栓衰减增加和空隙率已被引入临床。

脑卒中二级预防新策略!炎症或为关键治疗靶点,有助于降低残余风险

炎症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脑小血管疾病(cSVD)和心房颤动(AF)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主要的残余风险,并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复发机制。

Annals of Neurology:2000-2020 年中风复发和复发后死亡率趋势的性别差异

中风复发率的下降表明中风二级预防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