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开口、主动脉窦术中夹层又遇到导丝飞扬会非常尴尬

2025-01-10 DrKing道金医学 DrKing道金医学

68 岁女性因心绞痛等入院,冠脉造影示右冠脉病变,治疗中导丝顺利达远端,球囊扩张后出现开口夹层且导丝飞扬,植入支架后圆锥支闭塞等,术后患者无不适但心肌损伤指标有变化。

术中夹层又遇导丝飞扬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8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月余,再发7天入院。

图片

图片

Myo 3.803ng/ml

CK-MB 0.436ng/ml

cTnI 0.05ng/ml

BNP 120.729pg/ml

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2级。

择期冠脉造影

左冠脉无明显狭窄。右冠脉开口严重狭窄,中段闭塞,左冠脉给右冠脉远端提供逆向供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治疗过程

SAL 1.0指引导管,微导管支撑下导丝顺利到达右冠脉远端,左冠脉造影逆向显影证实导丝在血管真腔,球囊扩张后右冠脉恢复前向血流,2.0mm球囊由远及近依次扩张病变。球囊扩张近端病变时发现右冠脉开口夹层,造影剂滞留。夹层很快向主动脉窦扩展,主动脉窦内有大片造影剂滞留。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操作过程中由于紧张造成导丝飞扬,再次进入导丝到圆锥支,立即在右冠脉开口处植入支架封闭夹层入口。

图片

支架释放后造影,圆锥支自开口处闭塞,右冠脉前向血流没有恢复,主动脉窦内夹层进一步扩大。

图片

圆锥支内送入导丝,2.0mm球囊扩张圆锥支开口,尽量保证圆锥支通畅。

图片

停止进一步操作,送患者回病房。

术后患者无不适,心肌损伤指标升高,恢复顺利。

图片

Myo 118.833ng/ml ↑

CK-MB 0.479ng/ml ↑

cTnI 1.585ng/ml ↑

BNP 389.377pg/ml

图片

图片

Myo 4.546ng/ml

CK-MB 0.954ng/ml ↑

cTnI 1.289ng/ml ↑

BNP 212.498pg/ml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DrKing道金医学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术后死亡丨前降支、回旋支支架植入2小时后患者死亡

65 岁男性患者,有多种病史,因胸痛入院。冠脉造影发现多支血管病变,治疗过程中出现诸多并发症,术后患者心前区疼痛反复且加重,最终突发意识丧失,抢救无效死亡。

术后死亡丨前降支植入支架对角支丢失,术后患者死亡

74 岁男性因胸痛等入院,冠脉造影示前降支近端狭窄,经系列介入操作后出现术后并发症,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术后死亡丨前降支植入支架后粗大对角支丢失,术后第2天患者猝死

74 岁女性因胸痛入院,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造影后行前降支支架植入,术后出现胸痛、心电图异常,次日突发意识丧失等,最终心跳呼吸停止死亡。

前降支开口病变,球囊辅助支架精确定位技术(BAPPT)操作要领

65 岁男性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开口及近端有狭窄伴不稳定斑块,治疗采用 BAPPT 法对前降支开口精确定位植入支架,介绍该技术操作步骤及最终良好的治疗结果。

术后死亡丨前降支真性分叉病变,术中对角支开口夹层闭塞伴血栓形成,术后患者死亡

50 岁男性,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病史,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冠脉造影显示病变,在治疗过程中对角支导丝脱出、形成夹层等一系列情况后,患者出现前降支血流中断等问题,虽部分恢复但术后死亡。

反转导丝应用1例

患者男性,60岁,因发作性胸痛7天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