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eAg阴性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及HBsAg清除相关优化治疗策略

2018-04-11 王静月, 陈新月 爱肝一生微课堂

HBeAg阴性CHB患者多历经了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故具有年龄大、病程长、肝纤维化程度重的特点。

HBeAg阴性CHB患者多历经了免疫耐受期、免疫活动期和非活动期,故具有年龄大、病程长、肝纤维化程度重的特点。

现多项指南将HBeAg阴性CHB停药终点提升到获得HBsAg清除,但现有治疗手段下HBsAg清除率较低,大部分患者需要长期服用核苷(酸)类似物(NA)维持治疗以避免停药复发,但长期服药又可能带来耐药问题。

HBeAg 阴性CHB的治疗终点及可行性

HBeAg阴性CHB通常是病毒在宿主免疫压力下或自发性发生前C及(或)BCP区变异,导致HBeAg不表达或低表达。

虽然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较HBeAg阳性患者低,但其平均年龄大、肝纤维化程度重且受到病毒前C/BCP区变异影响,发生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风险显着升高。

因此对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以HBsAg清除作为HBeAg阴性CHB治疗终点的可行性

2015年中国CHB指南中关于CHB治疗目标的最大亮点是提出了临床治愈的观点,即“持续病毒学应答且HBsAg阴转或伴抗-HBs阳转、ALT正常、肝组织病变轻微或无病变”,并具体对HBeAg阴性CHB提出应达到HBsAg清除并至少以NA巩固1年半。

实际上,在2012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就已经提出将HBsAg清除作为“理想的治疗终点”。

HBsAg清除者相对仅HBeAg转换及DNA抑制者能获得更大预后改善,其HCC发生率较未清除者低60倍,且肝脏组织学改善率显着增高(70% vs 30%)。

并且,HBsAg清除者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较高,停药随访1年及3年分别为90.4%及93.9%。

因此,获得HBsAg清除才是HBeAg阴性CHB可靠的停药标准,2015版CHB指南也要求对适合的患者尽可能追求HBsAg清除。

然而哪些是适合的患者?如何尽可能追求?仍缺乏相应指标以指导临床实际操作。

从既往研究看,NA及PegIFN单药治疗HBsAg清除率都极低,NA治疗48周HBsAg清除率接近于自然清除率(<1%),延长疗程无明显提升;PegIFN治疗48周随访1~3年,HBsAg清除率约3%~8%,较NA高。

但限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2015版CHB指南在对HBeAg阴性CHB以PegIFN治疗的推荐意见是“若经过12周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2×log10 IU/ml,建议停用IFN改用NAs治疗”,即给出的是阴性预测指标,而缺乏尽可能追求HBsAg清除的阳性预测指标。

以NA治疗则建议“达到HBsAg消失且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再巩固治疗1年半可考虑停药”,然而该推荐意见参考文献对巩固治疗的研究对象并非HBsAg清除人群。

该指南对获得HBsAg清除率更高的PegIFN仅提出否定预测指标,而对NA治疗提出HBsAg清除的要求,可能造成临床工作者的困惑。

HBsAg清除/转换CHB治疗方案的优化

研究目前直接针对HBeAg阴性CHB患者、以追求HBsAg清除为目标的前瞻性、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极少,但针对CHB总体人群(包括HBeAg阳性及阴性CHB)的优化治疗研究表明可提高HBsAg清除率,对HBeAg阴性CHB人群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 NA与PegIFN起始联合治疗

Marcellin等的研究是第一次直接以HBsAg清除为目标的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其将CHB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起始TDF + PegIFN联合治疗48组(A组)、联合治疗16周后序贯TDF治疗32周组(B组)及单用TDF治疗120周组(C组),单用PegIFN治疗48周组(D组),结果示:72周时A组HBsAg清除率为9.1%,显着高于B、C、D组(分别为2.8%、0%及2.8%)。该研究表明HBsAg清除均发生在应用PegIFN治疗组,在PegIFN治疗组中相对长疗程的联合治疗组疗效更优。长期TDF治疗尽管病毒学抑制率较好,但无1例患者获得HBsAg清除。

2. NA治疗中加用短程PegIFN治疗(ARES)

ARES研究是针对HBeAg阳性CHB在NA诱导后短期阶段加用PegIFN拟提高疗效的开放性、探索性研究。

具体设计为:

对HBeAg阳性CHB患者予ETV治疗24周后分为2组,分别加用PegIFN联合或单用ETV继续治疗24周,48周时获得应答(HBeAg清除及DNA<200 IU/ml)的患者予ETV巩固治疗24周后停药,未获应答者继续口服ETV维持。结果示:24周后,加用PegIFN组的应答率较单用ETV组上升更迅速,在72周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48周及96周时与单用ETV组无统计学差异。

该研究在加用PegIFN期间两组患者病毒及血清学指标下降程度均有显着差异,最终未达预期目标可能与联合PegIFN疗程(24周)及巩固疗程(24周)均较短有关。

但该研究仍有很好的启示:

加用PegIFN期间HBV DNA、HBeAg及HBsAg水平的下降幅度有明显优势;停药随访提示加用PegIFN可减少复发。联合治疗有助于提升疗效。

3. 经NA治疗后序贯PegIFN治疗(New Switch)

NewSwitch研究是在NA治疗有效基础上,争取HBsAg清除的开放性临床研究。

纳入基线HBeAg阳性、经NA治疗后获得HBV DNA抑制且HBeAg清除的患者,分别予PegIFN序贯治疗48周及96周。

结果示:

治疗结束时,48周组及96周组HBsAg清除率分别为16.3%及21.3%,持续病毒学抑制率(DNA≤200 IU/ml)分别为88.9%及85.3%,停药随访1年,HBsAg清除率为9.8%及15.3%,持续病毒学抑制率降为59.6%及64.0%。

其中,基线HBsAg<1500 IU/ml及≥1500 IU/ml的患者48周HBsAg清除率分别为25.4%及3.0%,治疗24周后HBsAg<200 IU/ml及≥200 IU/ml者清除率分别为40.4%及0.0%。

该策略治疗96周的HBsAg清除率比48周仅提高了5%,其结果可能与序贯治疗策略中停用NA导致病毒学反弹有关。

该研究还提示:

HBsAg定量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疗效,有助于临床筛选适合PegIFN治疗以追求HBsAg清除的患者。

4. PegIFN延长疗程(PegBeLiver)

PegBeLiver研究对HBeAg阴性CHB患者分别予PegIFNα-2a治疗48周及96周。

结果示:

停药并随访1年后,48周组及96周组获得持续病毒学抑制率分别为11.8%及28.8%,HBsAg清除率分别为0.0%及5.8%,表明延长疗程疗效更佳。

24周HBsAg下降≥10%者相对<10%者在停药1年后获得持续病毒学抑制的比例较高(48周组:17% vs 9%;96周组:58% vs 12%),提示HBsAg下降幅度对疗效具有预测价值,且在长疗程组这种差异更显着。

因此,HBsAg下降明显者更值得延长治疗。

5. 针对HBeAg阴性CHB的联合治疗及延长疗程

在针对HBeAg阴性CHB患者的多项联合治疗研究中,Takkenberg等对48例患者给予PegIFN及ADV治疗48周后,HBsAg清除率为6.2%,停药随访2年HBsAg清除率提升至16.7%。

曹振环等将联合疗程延长至96周,96周获得HBsAg清除者可停药随访,未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仅停用PegIFN而继续NA维持。

48周及96周时HBsAg清除率分别为16%及28%,停药随访24周HBsAg清除率提升至32%。

这些研究均提示在HBeAg阴性CHB人群中联合治疗及延长疗程均能提升疗效。

综上所述,HBsAg清除/转换是HBeAg阴性CHB可靠的治疗终点,但现有药物单药治疗疗效有限。

临床中可采用个体化治疗策略,在安全、有效的原则下联合NA及PegIFN治疗,根据患者HBsAg定量或下降幅度调整疗程以尽可能追求HBsAg清除。

作者:王静月, 陈新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HEPATOLOGY:慢乙肝治疗前后肝纤维化逆转的病理定性评估

抗病毒治疗可以逆转乙肝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但目前用于评估纤维化及其逆转的病理标准主要集中于评估纤维化的严重程度,而非动态变化。近期,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的贾继东教授、尤红教授及其团队提出了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逆转的病理新分类,即P-I-R分类。该分类根据不同纤维间隔所占比例,将肝纤维化分为三种类型:进展为主型(Predominantly progressive),逆转为主型(

聚中国智慧,实现慢乙肝更高治疗目标: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报道·长期获益篇

7月29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下简称肝基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办的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暨“中国派”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上期,本报介绍了干扰素临床应用基地项目启动情况,以及以探讨中国慢乙肝初治患者、核苷(酸)类药物(NA)经治患者治疗方案为主题的报告。本期,本报将与读者分享大会下半场的主要内容,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谢青教授、陆军军医大学西南

Hepatology:慢乙肝长期抗病毒治疗后肝癌风险究竟有何变化?

强效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对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有何影响仍是需要进一步确定的问题。最新发表于Hepatology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或许有助于回答这个问题。

Clin Transl Gastroenterol:慢乙肝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7年的转归结果

我国香港大学医学院、香港玛丽医院Lam等近日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恩替卡韦(ETV)治疗7年,可以长期维持治疗应答,耐药率仅为1.2%,基线HBsAg水平<1000 IU/mL和每年下降速度≥0.166 log IU/mL,可用于预测HBsAg应答。

J Infect Dis:慢乙肝患者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停药复发的预测因素

我国台湾大学医院Su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替诺福韦酯(TDF)、恩替卡韦(ETV)治疗,患者治疗结束时的HBsAg水平和停药后1个月时的HBV DNA水平,可以预测停药后的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