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办?

2018-10-22 佚名 上海药讯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很多患者深受其扰。病如其名,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压迫了后方椎管内的神经所引起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很多患者深受其扰。病如其名,就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压迫了后方椎管内的神经所引起的疾病。 

1什么是腰突症?

这要从人类在进化成直立动物后讲起。人类从猿猴进化成直立行走的人后,脊柱骨成为了支撑直立行走的人类身体的承重梁。为了适应直立行走,在人类每一节的脊椎骨与骨之间逐渐进化出了一层坚韧而又有弹性的纤维环垫,来缓冲脊椎骨受到的重力和垂直冲击力。这个纤维环垫就是椎间盘。随着年龄增长和机体老化,这层纤维环垫逐渐失去了弹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行走跑跳,在重力和垂直冲击力的挤压作用下,就像牙膏管里的牙膏一样,腰椎间盘慢慢的被挤压后突出进入了后方的椎管直至压迫神经。 

2腰突症是如何发病的?

很多腰突症患者第一次发病都有一个很类似的病史,就是在弯腰捡拾重物或较长时间负重之后一下子有腰部的剧痛感然后一侧或双侧下肢的神经疼痛,严重的甚至身体强直没法活动。这就是在过度负重的情况下,腰椎间盘被挤压突破了原来的位置进入了椎管压迫了神经,继而产生了急性疼痛的症状。 

3腰突症为什么反复无常?

有很多轻度的腰突症患者,他们的症状经常会有反复,往往很长一段时间腰部完全没有任何不适,但有时候腰疼却又会急性发作,疼痛难忍,非常痛苦。其实很多轻度的腰突症患者,他们突出在椎管内的椎间盘并不是非常巨大,往往并不能直接压迫到神经或只是轻微地触碰到神经,所以平时并没有什么症状,但在着凉、久坐久站或负重劳累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往往会有无菌性炎症,从而诱发明显的神经刺激症状产生剧烈的腰疼和肢体反应。这就好比拿一个铁棒轻轻触碰你的身体,你不会有任何不适,但如果拿一根在火上烧热烧红的铁棒来触碰你的身体,那就完全不同了,哪怕只是轻微的接触,身体也会有明显的疼痛和不适。这个烧红的铁棒就像是炎症状态的椎间盘组织,哪怕只有轻微的接触神经,也会带来极大的疼痛刺激和不适。 

4腰突症如何治疗?

腰突症急性发作,患者往往会来医院就诊。而医生又会根据患者的突出情况和发病状况给患者选择治疗方案,很多时候会给患者配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和治疗疼痛。对于轻中度腰突症患者,了解了上述的腰突症发病机制,不难理解用一些消炎止痛药正好可以有效缓解神经的刺激疼痛等症状。就好比用水浇灭了烧红的铁棒,回复到了冷冷的正常状态,轻微接触身体也就又不痛了。

当然,重度的腰突症患者,突出椎间盘持续明显地压迫神经,会产生持续而无法缓解的腰疼和下肢症状。这种情况,常规的消炎止痛药物治疗就完全无效了。这类患者,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完整精确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甚至做病变椎体间的融合,一劳永逸的解除神经的压迫症状,才能根治疾病。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腰椎间盘突出5个护理要点

1.饮食安排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生病而减少了一定的活动量,所以饮食的摄入量也应适当减少,胃肠蠕动慢,消化功能降低,故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有利于钙的补充。 但是腰椎已经长出骨刺(骨质增生)的病人则不宜摄取太多钙质。尽量少吃肉及脂肪量较高的食物,因其易引起大便干燥,排便用力而导致病情加重。

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不算病吗?腰突常见误区

腰腿痛是很多人尤其是上年纪的人经常出现的症状。有研究指出,约有95%以上的人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经历。在我国腰腿疼的患者有2亿左右,其中30-40岁出现腰腿痛的概率为59.1%;50-60岁出现腰腿痛的概率为71%;60岁以上出现腰腿痛的概率达82%。据统计,其中,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导致的腰腿痛约为15.2%。

[不靠谱]5种人更易腰椎间盘突出 游泳是理想的锻炼

据相关资料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已成为一种高发病,而且病情容易反复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如果能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弄清疾病发生的原因,在疾病发生前就做好应对措施,能大大减少患病的几率。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有5种人容易患上腰椎疾病,同时介绍些对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些方法。5种人更易腰椎间盘突出1、重体力劳动者和纯脑力劳动者重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比轻体力劳动者的发病率高,纯脑力劳动者比体力与

腰椎间盘突出练倒走得不偿失

小张今年30岁,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个月,经过中医综合治疗,疼痛减轻,病情好转。几天前,他听邻居说练倒走可以治腰椎间盘突出症,便尝试倒着走路,谁料,刚走一段路一不小心却被井盖绊倒,腰痛顿时加重许多,走路更困难,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 如何绕开诊治误区

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几乎所有的大夫都会告诉病人,练“小燕飞”,可是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小燕飞”可以做200次了,可病还是不好;对腰椎间盘突出的人,医生常常建议睡硬板床,可睡了硬板床以后,腰痛好像更重了;因腰部不适去医院看病后,拍片显示有腰椎骨质增生,做了手术后,但病情仍没有任何缓解。诸如此类的困惑,在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中司空见惯。那么,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认识,又该怎样解释呢?

巨大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1例

50岁男性患者,腰痛牵及左下肢疼痛10d,于2017年3月13日来我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