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焰:起搏器植入后房颤的防治技巧

2015-10-28 文韬 中国循环杂志

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但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植入的普通人群。 对此,阜外心血管医院姚焰教授和樊晓寒博士指出,所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需根据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尽可能生理的起搏模式和程控间期,最大化起搏的益处,最小化起搏的不良作用. 对于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保持房室同步最重要,避免频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次之。

心脏起搏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动过缓唯一有效的治疗,但植入起搏器后房颤的累积发生率高达30%~40%,显著高于无起搏器植入的普通人群。

对此,阜外心血管医院姚焰教授和樊晓寒博士指出,所有植入起搏器的患者,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需根据个体病情特点选择尽可能生理的起搏模式和程控间期,最大化起搏的益处,最小化起搏的不良作用.

对于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保持房室同步最重要,避免频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次之。因此除了合并持续性房颤者选择 VVI 起搏模式,DDDR起搏模式优于任何单腔起搏模式(AAIR或VVIR)。

为减少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应避免设置较短的AV 间期,但不建议为最小化心室起搏设置过长的房室间期导致房室失同步(最好不超过 220~240 ms)。

对于长PR间期或可能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尽量不要应用最小化心室起搏的程序如 MVP 或延长 AV 间期等。

积极治疗控制可能诱发房颤的原发疾病如冠心病、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对于预防起搏器术后房颤同样很重要。

选择性房间隔起搏和心房超速起搏无预防持续性房颤的效应,不建议常规使用。

对于存在房间传导阻滞的病窦患者,可考虑选择低位房间隔或双房同步起搏预防持续性房颤。

对于发生房颤的起搏器术后患者,可考虑应用抗心律失常和他汀类药物治疗, 同时注意抗凝治疗策略的临床应用。

来源:樊晓寒,姚焰 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现状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2014, 29:852-854.

作者:文韬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1. 2015-10-30 HNYYM
  2. 2015-10-29 惜言

    多分享一下这种东西

    0

  3. 2015-10-28 wxsessiond1c0d06a

    好消息!~~~

    0

相关资讯

姚焰:哪些心血管介入治疗该使用抗感染药物?

近年来抗菌药物耐药性和院内感染死亡率急速增加,心血管放射介入操作中抗菌药物怎么预防性应用?阜外医院姚焰和樊晓寒两位学者就相关国外指南推荐进行了阐述。 介入操作抗菌药物的预防性操作指南推荐 血管介入 包括血管造影、血管成形术、血管内溶栓、动脉封堵和支架植入术: 常见病原菌为金黄色和表皮葡萄球菌,推荐应用:头孢唑啉(cefazolin)1.0 g 静脉注射,青霉素或头孢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