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and J Gastroenterol:慢乙肝患者肝硬化分期与抗病毒治疗期间发生肝癌的风险

2017-06-27 佚名 国际肝病

韩国首尔庆熙大学医学院Shim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应用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中,肝硬化伴显着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腹水)、饮酒和高龄是发生肝细胞癌(HCC)的独立预测因素。


韩国首尔庆熙大学医学院Shim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在应用恩替卡韦(ETV)抗病毒治疗中,肝硬化伴显着 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或腹水)、饮酒和高龄是发生肝细胞癌(HCC)的独立预测因素。

该项回顾性研究总共纳入356例年龄为40~69岁、无HCC史、接受ETV抗病毒治疗≥6个月的CHB初治患者,分别对无肝硬化患者、肝硬化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期)、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2期)和伴腹水(3期)患者的HCC发生率进行评估,确定患者应用ETV抗病毒治疗期间发生HCC的预测因素。

结果,中数随访时间为3.6年,其中45例(12.6%)患者发生HCC,无肝硬化、肝硬化1期、2期和3期患者的HCC年发生率分别为0.4%、2.6%、9.8%和6.7%。多因素分析表明,2期肝硬化(HR=17.16,P<0.001)、饮酒(HR=3.84,P<0.001)和高龄(HR=1.06,P=0.010)与HCC发生风险显着相关。饮酒患者戒酒2年后的HCC发生风险显着降低(P=0.0314)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Aliment Pharmacol Ther:替诺福韦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是否安全有效?

病毒载量高的母体,预防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母婴传播充满挑战。产前替诺福韦联合免疫预防的理念已经出现。2017年6月,发表在《Aliment Pharmacol Ther.》的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考察了替诺福韦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的:考察替诺福韦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了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截至日期为2016年8月16日。纳入

Hepatol:尽管在HBV流行人群中广泛使用抗病毒药物,但是肝癌的负担还在增加

目前全世界大多数肝病和肝癌的死亡都是归因于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BV)和/(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对HBV的治疗有了显着的进步,但还是有一些人口水平数据是关于HBV对肝脏疾病和肝癌的疾病负担的影响。韩国是一个乙肝流行国家,本研究统计分析了1999年至2013年期间韩国的国家死亡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肝脏疾病和肝癌的死亡数据。

慢性乙肝随访系统在46家医院上线

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设立的“慢乙肝长期管理网络随访系统公益项目”6月19日启动。该项目在46家医院的感染科、肝病科建立并应用网络随访系统,探索和完善慢乙肝患者长期管理。据悉,此前网络随访系统试运行期间,已有2000多名医生和2万名~3万名患者参与。

Oncotarget:IL-18基因多态性对乙肝后肝硬化和肝癌易感性的影响:一项中国人群的病例对照研究

IL-18基因多态性影响了IL-18基因的转录活性,并且与多种疾病相关。目前IL-18基因多态性与乙肝病毒相关肝脏疾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统一的观点。我们通过这个病例对照研究来探索两者间的关系。

Plos One:核酸多聚物能在HepaRG细胞和人原代肝细胞中抑制乙肝病毒进入肝细胞

乙肝病毒(HBV)感染仍然是主要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有2.4亿为HBV慢性感染者,这些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非常大。目前现有的药物很少能够真正治愈慢乙肝,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抗HBV药物的出现。

盘点:近期乙肝重要研究进展一览

近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发布新报告说,全球约3.25亿人携带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绝大多数人无法获得合适的检测和治疗,这一公共卫生重大挑战需要全球紧急反应。这份报告显示,2015年病毒性肝炎造成134万人死亡,这与结核病和艾滋病导致的死亡人数相当。然而,结核病和艾滋病死亡率已在下降,肝炎死亡率却在上升。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乙肝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1】Lancet 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