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管内治疗可减少梗死体积

2016-02-20 MedSci MedSci原创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目的是限制脑梗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功能性结果的有利效果,有益效果可以解释为减少治疗后梗死体积。ESCAPE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与结果评估开放性试验。在招募的315人中(血管内治疗n=165;对照组n=150),314例患者的梗死体积在24至48小时(n=254)接受了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n=60)进行测量。治疗后梗死体积通过治疗分配和再通/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治疗的目的是限制脑梗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血管内治疗对功能性结果的有利效果,有益效果可以解释为减少治疗后梗死体积。

ESCAPE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与结果评估开放性试验。在招募的315人中(血管内治疗n=165;对照组n=150),314例患者的梗死体积在24至48小时(n=254)接受了磁共振成像或计算机断层扫描(n=60)进行测量。治疗后梗死体积通过治疗分配和再通/再灌注状态进行了比较。适当的统计模型被用来评估基线临床和影像学变量之间的关系,治疗后梗死体积,和在90天时的功能状态(改良Rankin量表)。

所有参与者治疗后梗死体积为21毫升(四分范围=65毫升),干预组为15.5毫升(四分范围=41.5毫升),而对照组为33.5毫升(四分范围=84毫升;P<0.01)。基线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P<0.01),阻塞的部位(P<0.01),基线非对照的计算机断层扫阿尔伯塔卒中计划早期CT评分(ASPECTS)(P<0.01),再通(P<0.01)与治疗后梗死体积独立相关,而年龄,性别,治疗的类型,静脉内阿替普酶,和从发病到随机的时间都没有出现这种关系(P>0.05)。治疗后梗死体积(P<0.01)和三角洲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P<0.01)与90天改良Rankin量表独立相关,而偏侧(左 vs 右)不存在这种关系。

这些结果支持了ESCAPE试验的主要结果,并表明,血管内治疗是减少梗死体积的成功的生物学基础。

原始出处:

Al-Ajlan FS,Goyal M,Demchuk AM,et al.Intra-Arterial Therapy and Post-Treatment Infarct Volumes,Stroke,2016.2.18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16-02-22 docterdw123

    好文章

    0

  2. 2016-02-21 inter158

    量化指标是叫好事,客观化

    0

相关资讯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介入治疗适应证和禁忌证

Penumbra 试验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研究目的是评估Penumbra 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0 ] 。该试验纳入发病3 h 内不适合静脉溶栓或静脉溶栓失败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 闭塞血管达到部分或完全再通的比率为82%

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和每天血压变化的关系

背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BP)变化与功能结果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阐明在医院内每天的血压变化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功能恢复是否有关。    方法:福冈卒中注册的第一次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并且在发病前在功能上独立的、24小时内入院治疗的25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每天测量血压,观察其变化,并通过SD、方差系数和变化独立平均值进行评估。功能预后差在3个月时通过改

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长期死亡率相关

在中风的急性期tHcy水平是否导致心脑血管事件的复发和死亡率事件发生。    该研究共招募了3799例因急性缺血性卒中而入院的患者。tHcy水平在入院后24小时内进行测量。中位随访时间为48个月。    在随访期间,233例(6.1%)患者死亡。在调整了年龄,吸烟状况,糖尿病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后,与最低四分位数患者(≤10微摩尔/升)相

Stroke: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小板的反应性随阿司匹林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前研究已经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是岁时间而变化的。因此,研究人员试图评估在缺血性中风后的急性期血小板对阿司匹林应答的时间依赖性变化以及不同患者在急性缺血性中风中对阿司匹林的应答。    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研究。急性阿司匹林反应单位(ARU)在服用阿司匹林3小时后进行测定,数值越高,表示血小板反应性增加。后续的ARU在连续

JAMA:血管内血栓切除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eta分析

关于血管内治疗的试验研究其效果各异,而且需要进一步的定义亚组之间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效果。本研究旨在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机械性取栓与临床结果之间的关系。

JACC: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可降低全因死亡率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严重的伤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个体的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治疗管理中,常规护理后进行机械取栓,与单独常规治疗(即静脉溶栓)相比,可能会为患者带来好处。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地确定,如果常规治疗后进行机械取栓是否会为大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研究人员进行了比较常规治疗后机械取栓与单纯常规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随机试验。随机效应的总风险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