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型基因编辑技术进展——成功阻断肌营养不良

2016-01-05 佚名 生物谷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在年轻小鼠中阻断了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进展。如果该技术可以有效且安全地用于DMD患者中,那么其或将帮助开发首个基于基因编辑的疗法来治疗人类致死性的疾病。 DMD是男孩儿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形式的肌营养不良症,主要特点为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的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国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利用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在年轻小鼠中阻断了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进展。如果该技术可以有效且安全地用于DMD患者中,那么其或将帮助开发首个基于基因编辑的疗法来治疗人类致死性的疾病。

DMD是男孩儿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形式的肌营养不良症,主要特点为肌肉进行性地退化且表现出虚弱,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X染色体相关的DMD基因突变而引起,该基因可以编码肌营养不良蛋白,据CDC数据显示,在3500至5000名男孩儿中就有1人是DMD患者,而该疾病最终会在个体30岁前引发患者早死。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利用一种基因编辑技术永久性地纠正了引发幼年小鼠的DMD突变,研究者Eric Olson表示,这种基因编辑技术不同于其他的治疗性手段,因为其可以彻底消除引发DMD的病因。早在2014年我们就利用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技术成功地纠正了小鼠生殖细胞中的突变从而成功抑制了肌营养不良症的发生,这就为开发新型基于基因组编辑的新型疗法来治疗DMD埋下了伏笔,同时也为基因编辑技术在临床中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在人类中对生殖细胞的编辑并不可行,但我们需要开发出将基因编辑组件运输到出生后机体组织的策略;随后研究人员通过腺伴随病毒9(AAV9)来将基因编辑组分运输到小鼠中,利用该技术治疗的DMD小鼠就会产生出肌营养不良蛋白,而且小鼠机体的骨骼肌和心脏的功能及结构也会出现不断地改善。Leonela Amoasii说道,AAV9会以一种组织特异性的方式来有效地感染人类机体,但其并不会引发人类患病,其仅仅是基因疗法的一个分子导弹一样。

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员在DMD患者和大量的临床前动物模型中证实了新型基因编辑技术的效果,这样研究者就可以利用基因组编辑的技术来纠正引发DMD的遗传突变,从而就将加速人类治疗诸如DMD等致死性疾病的进程了;研究人员希望后期可以迅速将在DMD小鼠模型中获得的成果迅速转化到患DMD的人类机体中。

原始出处: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4)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基因编辑脱靶效应被张锋攻克,有望应用于临床精准基因修复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医学院Broad研究所和麻省理工学院McGovern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设计改造了革命性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大大减少了“脱靶”编辑错误。这一完善的技术解决了使用基因组编辑时面对的一个主要技术问题。 CRISPR-Cas9系统是通过对细胞的DNA进行精确地靶向修饰来发挥作用。借助于与靶位点序列相匹配的一段短RNA分子,Cas9蛋白可改变指定位点的DNA。尽管

遗传大牛认为生殖细胞基因编辑不应该完全禁止

CRISPR技术风暴正在席卷全球。这种简单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轻松地编辑任何物种的DNA,不过它曾被用来改变人体胚胎的DNA,引发安全性的担忧。近日,多位科学家和伦理学家齐聚华盛顿,讨论基因组编辑技术的这些问题。 遗传学界的两位顶尖科学家,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George Church强调了监管的必要,但认为不应该完全禁止人类生殖细胞的编辑。他

科学家警告:不要让人类出现“转基因人”,否则会加剧社会不公

12月1日,基因与社会中心(Center for Genetics and Society)科学家发布一份报告,呼吁各国首脑对基因编辑技术发布禁令,同时警告,这种技术是一种滑坡谬论,将导致人类出现“定制婴儿”。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导,“转基因人”这个概念似乎只出现在电影中,但是,基因与社会中心的科学家们警告,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不久就会普及,到时会导致一个结果——父母们会利用基因编辑技术“

人类基因编辑研究声明与共识,在人体中有限制使用基因编辑技术

美国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主持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探讨了用新方法(比如CRISPR)改变人类DNA的前景和风险,尤其是引起巨大争议的卵子、精子和胚胎基因组编辑。胚胎或生殖细胞的基因工程改造,会给个体及其后代带来永久性的基因改变,被许多人视为洪水猛兽。但这样的技术能阻止遗传学疾病的传递,造福许多被病痛折磨的患者。而且完全禁止这样的研究似乎并不现实。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经过三天的热烈

人类基因编辑获国际学界认可 但不得用于生殖目的

央广网北京12月5日消息(记者车丽)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新闻编辑室干什么的?咱都知道。可是,基因编辑您听说过吗?基因编辑,就是通过敲入或去除DNA,对基因进行改造的技术手段。 近年来对于人类基因进行改造的伦理与道德争议越来越多。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在华盛顿共同举办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为期3天的人类基因编辑国际峰会3号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落下

盘点:2015年基因编辑领域重磅级研究TOP10

2015年12月1-3日,在华盛顿特区召开了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伦理学将会再次成为召开的一个的主题。这次峰会将由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和英国皇家学会联合组织,这次会议中各国研究人员还将对人类的基因组编辑的众多问题进行讨论;那么在即将过去的2015年里,基因编辑领域有哪些亮点研究呢?请看2015年基因编辑领域研究TOP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