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败血症背后的免疫代谢学机理

2016-11-02 佚名 药明康德“学术经纬”微信公众号

最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曹励之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教授的联合团队揭示了败血症背后的重要免疫代谢学机理。他们发现,巨噬细胞的糖代谢模式原来对败血症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曹励之教授(左)、蒋建新教授(中)和唐道林教授(右)(图片来源:湘雅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广州医科大

最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曹励之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教授的联合团队揭示了败血症背后的重要免疫代谢学机理。他们发现,巨噬细胞的糖代谢模式原来对败血症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曹励之教授(左)、蒋建新教授(中)和唐道林教授(右)

(图片来源:湘雅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官网


尽管使用了各式的现代医学防护手段,败血症仍是重症监护病房中最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导致败血症发生的通常为革兰氏阴性菌,后者侵入血液循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这些细菌分泌的脂多糖(LPS)可激活巨噬细胞中的NLRP3 和AIM2等炎症小体,其下游信号通路可激发Caspase-1酶的活性,以及TNF、IL-1β、HMGB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产生的系统性炎症反应,进一步加重败血症的病情,带来生命危险。


由此可见,削弱上述炎症反应可能是应对败血症的有效途径。影响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有很多,因此也提供了众多的潜在治疗靶点,其中就包括免疫细胞所采取的代谢途径。而这正是近年来兴起的免疫代谢学(immunometabolism)的主要关注点,即免疫与代谢在生理及疾病中的相互影响。



▲LPS结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我们可以从糖代谢的角度看待上述炎症反应及败血症。首先,LPS会影响巨噬细胞的糖代谢模式,通过在细胞中引起Warburg效应,促使糖酵解产物向乳酸的转化,而乳酸可通过NFKB信号通路等途径增加巨噬细胞对IL-1β、HMGB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另一方面,血液中乳酸水平的异常升高被认为是败血症所导致器官衰竭的重要生物指标。


在这一研究中,乳酸与炎症反应和败血症之间的联系被进一步阐释。实现显示,乳酸促进了巨噬细胞中EIF2AK2(又名蛋白激酶R)的磷酸化及活化过程,而EIF2AK2则在之前被发现是引发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不可或缺的组分。



▲乳酸生成过程(图片来源:adapaproject


循着乳酸在巨噬细胞中生成的路径“顺藤摸瓜”,我们会看到丙酮酸激酶PKM2。这是丙酮酸激酶的一种亚型,在活化的免疫细胞中有着较高的水平。丙酮酸激酶催化着糖酵解中的限速步骤,同时也是最后一步,将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中的磷酸基团转移至ADP上,生成丙酮酸和ATP。此外,PKM2在核内可通过磷酸化调控某些转录因子的活性,激发SLC2A1、LDHA和PDK1等糖酵解相关蛋白的表达。



PKM2- EIF2AK2信号通路(图片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实验显示,PKM2及其所激发表达的糖酵解相关蛋白对巨噬细胞产生炎症反应是必需的,其介导了NLRP3 和AIM2炎症小体引发TNF、IL-1β、HMGB1等炎症因子的释放。考虑到上述乳酸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推断,PKM2介导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很可能是通过左右乳酸的生成而实现的,并以此形成了PKM2- EIF2AK2信号通路,成为了治疗败血病的潜在靶点。


在小鼠试验中,PKM2的抑制剂紫草素(shikonin)和EIF2AK2的抑制剂C16均能有效降低败血症小鼠巨噬细胞中的EIF2AK2磷酸化水平和caspase-1酶活性以及相关炎症因子的释放,并最终显著降低了败血症的死亡率。当PKM2从髓系细胞(巨噬细胞从其分化而来)中被选择性敲除后,小鼠因败血症死亡的几率大大下降。



紫草素(左)和C16(右)结构(图片来源:Sigma-Aldrich


这一研究揭示了,PKM2作为糖代谢的一个关键酶在调控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通过乳酸生成和EIF2AK2活性调节等介导上述过程的机理,同时揭示了PKM2- EIF2AK2信号通路作为败血症治疗靶点的潜质。


原始出处:


Xie M1, Yu Y1,2, Kang R2, Zhu S3, Yang L1, Zeng L2,4, Sun X3, Yang M1, Billiar TR2, Wang H5, Cao L1, Jiang J4, Tang D2,3.PKM2-dependent glycolysis promotes NLRP3 and AIM2 inflammasome activation.Nat Commun. 2016 Oct 25


Gao X1, Wang H, Yang JJ, Liu X, Liu ZR.Pyruvate kinase M2 regulates gene transcription by acting as a protein kinase.Mol Cell. 2012 Mar 9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16-11-02 sillywu

    巨噬细胞在败血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0

  2. 2016-11-02 Carlos007

    假期看一下~

    0

相关资讯

新研究为败血症的新疗法奠定了基础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并发感染,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全球这都是一严重的疾病,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病理学杂志》的报道证明从小鼠和人类的研究发现SHARPIN这个蛋白与炎症调节有关,具有抗败血症的效果。这些发现可能帮助研发出新的败血症治疗方法。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毒理学与全身疲劳药理学研究所的药理学教授Liliana Schaefer博士解释说,已经发

非常规抗体可保护血管抵御败血症

抗体ABTAA可在败血症时提供对血管的保护。活体显微镜的代表性图片显示了给予假性治疗、Fc、ABA或ABTAA(顺序为由左至右)的小鼠中内皮表层的厚度(黄色实心条)。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一种防护血管免受败血症破坏的抗体能保护小鼠不死于败血症。与现有的以病原体或身体免疫反应作为标靶的不成功的败血症治疗相反,这种治疗方法是以病人的血管反应作为治疗标靶的。更重要的是,与常规的治疗抗体不同,这里所用

Cell:细菌如何诱发机体致命性败血症的发生?

图片来源:medicalxpress.com 某些细菌性感染会引发机体败血症的发生,而败血症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级联炎性和细胞死亡反应,该疾病非常难以治愈,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项研究论文中,来自康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革兰氏阴性菌如何诱发机体出现败血症。 细菌通常不出现在血液中,一旦其进入血液中机体就会出现巨大的反应,而一旦细菌开始入侵血液中的细胞时,机体的免疫反应就会更

Nature:揭示细胞焦亡作用机制,有望治疗细菌感染和败血症

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担忧,就像败血症---免疫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不能够抵抗细菌感染,因而是非常致命的---那样。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哈佛医学院和布莱根妇女医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方法潜在地控制败血症和引起败血症的失控的细菌感染。相关研究结果于2016年7月6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Inflammasome-activated gasde

盘点:败血症相关研究进展

败血症(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败血症是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伴随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状的一种危重疾病,病原微生物感染诱导促炎症因子大量释放,导致多种重要器官衰竭具有非常高的死亡率(30-70%),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特别是由耐药细菌感染导致的败血症的死亡率正在逐年升高。【1】JCI:婴儿脐带血包含治疗炎症和

Nat Commun:败血症中的免疫代谢学

最近,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曹励之教授、第三军医大学蒋建新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教授的联合团队揭示了败血症背后的重要免疫代谢学机理。他们发现,巨噬细胞的糖代谢模式原来对败血症中的炎症反应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一成果发表于近期的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曹励之教授(左)、蒋建新教授(中)和唐道林教授(右)(图片来源:湘雅医院、第三军医大学、广州医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