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关注帕金森病

2012-04-10 陈蓉 科学时报

       4月7日,清华大学举办了“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帕金森病日关爱活动”,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植入式脑深部刺激器(俗称“脑起搏器”),已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完成数十例临床试验,疗效显著。        清华大学副校长程建平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我

       4月7日,清华大学举办了“清华脑起搏器论坛帕金森病日关爱活动”,由清华大学研制的植入式脑深部刺激器(俗称“脑起搏器”),已在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完成数十例临床试验,疗效显著。
       清华大学副校长程建平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剧,我国有帕金森病患者近250万人,该病已成为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脑起搏器是20世纪末期脑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是目前外科治疗帕金森病的首选疗法。它将电极植入大脑的特定部位,通过慢性电刺激达到治疗效果,是一种安全、可逆、疗效显著的神经调节治疗方法。全世界已经有8万多名患者植入脑起搏器。
       此次研发的脑起搏器,由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李路明组织电子、软件、材料、制造、可靠性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多学科研究团队,将载人航天高科技应用于脑起搏器研发,历经10年攻关研制而成。
       在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前,此次论坛的举行旨在推动全社会关注帕金森病。  

作者:陈蓉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pdf

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刺激术十年转归

来源:医学论坛网   加拿大一项对帕金森患者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STN-DBS)的10年动态转归的盲法评价获得的证据表明,尽管主要由于刺激对轴位体征的改善随时间推移渐渐消失,部分最初运动改善获益渐弱,但10年来刺激带来的运动改善持续存在。该研究2011年8月8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文献》(Arch Neurol)杂志。   该研究是根据手术介入治疗帕金森病协议的核心评估计划

暴露于三氯乙烯,能使帕金森病风险增5倍(附点评)

MedSci点评: 本文最巧妙的地方在于设计,采用PD状况不一致的PD双胞胎,进行研究,这是核心所在。当然,是否是同卵双胞胎,仍然有一定的差异的。而中国人口众多,做类似研究会更便捷,只是国内研究者,很少重视到这一点。这是本文最核心的亮点。  美国一项研究显示,暴露于特定溶剂可能增加帕金森病(PD)患病风险。论文于11月14日在线发表于《神经病学年鉴》(Ann Neurol)。

Arch Neuro: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神经病学文献》Archive of Neurology在线刊登饿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文章中,研究者Xiang Gao博士表示,对2项仍在进行中的大规模研究的前瞻性观察性分析显示,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发生帕金森病的风险“临界显著性” 降低。与老年人相比,他汀类对60岁以下人群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 他汀类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帕金森病治疗的七大误区

随着媒体和百姓对于帕金森病防治知识的不断了解和推广,人们对于帕金森症的防治意识比起以往已经有所增强,但是仍旧有许多患者病急乱投医,不仅没有使病情发展延缓,反而加速恶化。如今,怎样选择合理的正规治疗、少走弯路是帕金森医生和病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日前,在“411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一本名为《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解读》的大众刊物如期问世,这本指南集聚了多位全国帕金森领域顶级专家几十年来的医学经

Diabetes Care:糖尿病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

  我国台湾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在中国人群中糖尿病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升高相关。论文于2012年3月19日在线发表于《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   此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603416例糖尿病患者和472188例非糖尿病对照者,并评估了帕金森病的年龄和性别特异性发病率和相对危险度。   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帕金森病发病率分别为3.59和2.15/1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