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别熬夜了,身体机能运转具有昼夜节律的又一例证!

2018-03-08 小通 生物通

瑞士巴塞尔大学脑衰老和精神健康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Anne Eckert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在线粒体裂变(mitochondrial fission)缺陷人类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身上找到了线粒体网络和生物钟相互作用的线索。


瑞士巴塞尔大学脑衰老和精神健康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Anne Eckert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在线粒体裂变(mitochondrial fission)缺陷人类成纤维细胞和小鼠身上找到了线粒体网络和生物钟相互作用的线索。

中国古人借助计时工具,把十二个时辰融入日常生活,指导人们“科学养生”。有些竞技比赛也会根据“生物钟”规律安排比赛时间。古人认为心、肝、脾、胃、肾等人体重要器官都具有自己的最佳工作时间。现代人则利用体外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也在寻找人体天然代谢密码。

线粒体——几乎所有细胞中都存在的小细胞器。它是细胞的能量供应厂,在许多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清楚,24小时昼夜节律究竟如何调节人体代谢,于是,他们决定从线粒体入手。

瑞士巴塞尔大学脑衰老和精神健康神经生物学实验室的Anne Eckert教授团队的研究人员,在线粒体裂变(mitochondrial fission)缺陷小鼠身上找到了线粒体网络和生物钟相互作用的线索。

裂变蛋白设定了线粒体节奏

大多数细胞内的线粒体都连接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网络之中,以适应各种环境变换。线粒体之间可以融合也可以分开,干扰裂变-融合动态平衡,可能会导致健康问题。

科学家们发现,线粒体裂变-融合周期与一种名为DRP1的裂变蛋白息息相关,而DRP1则与内部生物钟同步,节律调节决定了线粒体在什么时候产能,产多少能。

“在一天之中不同时间段线粒体网络具有不同定制模式,相应地,这些小细胞器就会影响细胞的能量分配,”这篇《Cell Metabolism》文章的通讯作者Anne Eckert教授解释道。

生物钟与能量生产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生物钟受损,线粒体网络就会失去节奏,导致细胞整体产能下降。类似地,用药物或遗传手段损害DRP1裂变蛋白也会扰乱产能节奏,反过来影响生物钟的节奏。

这项发现不仅是机体代谢与生物钟之间存在联系的又一例证,并且将为许多生物钟受损和线粒体功能受损疾病的新疗法开发提供一丝线索。

原始出处:

Karen Schmitt, et al.Circadian Control of DRP1 Activity Regulates Mitochondrial Dynamics and Bioenergetics.Cell Metabolism, Vol. 27, Issue 3, p657–666.e5

作者:小通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Science:熬夜会长胖的原因,可能出乎你的意料

熬夜有害健康,是一条人尽皆知的真理。不规律的睡眠可能导致学习能力下降、内分泌系统紊乱、心脏疾病风险增加等严重后果。而近期的研究可谓给了心存侥幸的夜猫党沉重的一击,科学家首次发现了熬夜通过影响肠道微生物组成,增加膳食脂肪酸的摄取以及脂肪的储存,从而诱发肥胖的机制。

痛心!又是一名不到四十岁的医生值班猝死!

国庆节期间,东莞长安港湾医院外科医生郑学文值班期间因中动脉夹层突发腹痛,于10月2日医治无效离世,年仅39岁。

关注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身体“时钟”携带的秘密

“熬夜党”请对自己好一点,生物钟一旦紊乱了想恢复,大脑需要1周、肝脏肠胃则需要两周。不仅如此,多动症、抑郁症、代谢性疾病、生殖健康都与生物节律有关。

熬夜的6大危害,我的内心几乎是奔溃的!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奖给了三位美国生物学家:遗传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分子生物学家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以及迈克尔·杨(Michael W. Young)。奖励他们在发现控制生物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上做出的重要贡献。生物昼夜节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生物钟。每当我们熬夜不睡觉的时候就会有人说“你这样会打乱生物钟”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你生物钟是怎

Diabetes Care:春节期间,你还在熬夜么?!

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评估了过去和现在的夜班工作以及遗传性2型糖尿病易感性对2型糖尿病发生率的影响。此项研究在英国的生物样本库中,评估了当前(N = 272,214)和终生(N = 70,480)夜班工作暴露与2型糖尿病风险(分别为6,770例和1,191例流行病例)之间的相关性。对180,704名和44,141名无血缘关系的欧洲血统参与者(分别为4,002和726

小伙过年每天熬夜打麻将,鼻子3天“喷血”10多次,到底是什么问题?

28岁的小陈过年回家每天打麻将,年初二,熬了通宵的小陈发现鼻子流血,他用餐巾纸塞了几分钟,血止住了。不过,接下来的三天,鼻子不间断的流血十多次,于是去医院就诊,结果发现血压竟然高达240 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