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Intern Med:是否有必要对结肠镜结果阴性的患者在10年后再次行结肠镜检查?

2012-11-26 Ann Intern Med Ann Intern Med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在诊疗初始结肠镜检查结果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方面,存在可替代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方案。Amy Knudsen(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及其同事说,与其对这类患者每10年一次采用结肠镜进行不断地筛查,倒不如选择风险更小和更加经济有效的重复筛查方法。 既往研究结果已经显示,结肠镜结果阴性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明显低于未接受筛查人群的风险,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否有必要按照当前指南的建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在诊疗初始结肠镜检查结果阴性患者的结直肠癌方面,存在可替代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方案。Amy Knudsen(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及其同事说,与其对这类患者每10年一次采用结肠镜进行不断地筛查,倒不如选择风险更小和更加经济有效的重复筛查方法。

既往研究结果已经显示,结肠镜结果阴性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明显低于未接受筛查人群的风险,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是否有必要按照当前指南的建议,对结肠镜结果阴性的患者在10年后再次行结肠镜检查。

Knudsen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提示,对于年龄在50岁、初始结肠镜检查结果阴性的人群,在60岁时每年进行一次粪便潜血试验(FOBT)、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或每5年进行一次CT结肠成像(CTC)检查在患者有生之年内所提供的获益与每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所提供的获益几乎相同,但较结肠镜检查更加经济、并发症更少。

据内科学年鉴报告,研究人员采用了结直肠癌仿真模型—一种结直肠癌自然史的有效微观仿真模型—以评估平均风险人群(其定义是,50岁首次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腺瘤或结直肠癌)的诊疗策略。研究团队发现,与未行进一步筛查相比,采用任何方法的再次筛查可以明显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当诊疗策略执行良好时,结肠镜的每1000年存活结直肠癌病例数为7.7,而FIT为12.6;当诊疗策略执行不良时,结肠镜和FIT的相应数据分别是7.7和20.9。当没有进行进一步筛查时,每1000年存活结直肠癌病例数为31.3。

所有筛查策略在执行良好的情况下所取得的生存年数相似,范围从每1000人30893年(FIT)到每1000人30902年(结肠镜),每人仅存在3天差异。与之相似,在筛查策略执行不良的情况下,再次筛查策略间生存年数的差异也非常小,范围从每1000人30865年(高度敏感的愈创木脂FOBT)到每1000人30869年(CTC),每人仅存在1天差异。无论筛查策略是否执行良好,与其它所有策略相比,持续结肠镜筛查出现穿孔和其它并发症的几率最高,而且筛查和癌症相关费用也最高。

“在美国,熟练的结肠镜操作师常常人手不足,不能完成所有必要的筛查操作。”Knudsen等人说,“采用非结肠镜的其它筛查方法有助于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因为它将结肠镜操作师解放出来,以完成更加重要的筛查。”该团队总结说:“对结肠镜结果阴性的患者采用其它方法进行复查是合理的。”

原文下载:

Rescreening of Persons With a Negative Colonoscopy Result: Results From a Microsimulation Model.pdf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