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改善胰岛功能、减重是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的重要治疗目标!

2018-05-22 阿拉蕾 贾晓凡 中国医学论坛报

患者,男性,42岁。2016年3月,患者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8年,双眼视物模糊半年,加重4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不规律用药,二甲双胍 500 mg tid +地特胰岛素 16 u QN。

病例提供者: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贾晓凡    

简要病史

1、患者,男性,42岁。

2、2016年3月,患者因“口干、多饮、多尿、多食8年,双眼视物模糊半年,加重4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不规律用药,二甲双胍 500 mg tid +地特胰岛素 16 u QN。

近半年,患者出现视物模糊,未重视。4天前患者自觉视物模糊加重,就诊查空腹血糖(FPG):16.1 mmol/L,入院就诊。

3、既往史:脂肪肝病史10年,未治疗。饮酒史10年,每周2-3次,每次啤酒500-1500 ml,未戒酒。无吸烟史。有糖尿病家族史。

查体

BP:143/85 mmHg,身高:170 cm,体重:110 kg,BMI:38.1 kg/m2,腰围:110 cm,心肺腹(-)。

辅助检查

1、(尿常规)尿糖:≥56 mmol/L,尿蛋白:微量,尿酮体:微量。

2、(生化)ALT:58 U/L,AST:46 U/L,Cr:78 umol/L,eGFR:107.5 ml/min/1.73 m2。HbA1c:11.3%。

3、(血脂)TC: 4.7 mmol/L,TG: 3.1 mmol/L,HDL-C:0.87 mmol/L,LDL-C: 2.44 mmol/L。

4、馒头餐试验:



5、糖尿病并发症方面:

8小时微量白蛋白排泄率:37 μg/min。
肌电图:所查神经NCV减慢,波幅低,符合周围神经病变。
眼科检查:左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重度,右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轻度。
颈动脉超声、下肢动脉超声: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未见斑块。

6、合并症:高血压病,目前服用氯沙坦钾 100 mg qd;肥胖症,进行营养评估,饮食和运动指导。


1、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G1A2期;2、高血压病1级,很高危;3、血脂异常;4、脂肪肝;5、肥胖症。

就诊主要问题

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突出。
体重肥胖,胰岛素治疗进一步增加体重。
依从性差,长期不规律治疗。

治疗目标

1、控制血糖达标,HbA1c<7%,避免糖尿病并发症进一步加重。
2、治疗方案尽量选择不增加体重的方案,配合饮食及运动有效减重。

降糖治疗方案

饮食控制,增加运动,减轻体重,加强糖尿病宣教。住院期间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门冬胰岛素 8 u-6 u-6 u三餐前,地特胰岛素逐渐加量至 28 u QN,二甲双胍 1 g bid。

血糖控制逐渐稳定,胰岛素减量,停用门冬胰岛素,加用西格列汀 100 mg Qd。出院时方案:二甲双胍 1 g bid,地特胰岛素 18 u QN,西格列汀 100 mg Qd。



治疗后1个月复诊,自我血糖监测(SMBG) FBS:6.1-7.0 mmol/L,PBS:6.3-9.1 mmol/L,体重下降5 kg, 治疗方案不变。

治疗后3个月复诊,(SMBG)FBS:5.5-7.0 mmol/L,PBS:6.5-8.9 mmol/L,体重较1个月时下降6 kg,复查HbA1c:6.8%。治疗建议:可逐渐减少地特胰岛素的剂量,其余药物不变,继续减重治疗。

近期复诊,(SMBG)FBS:5.5-6.5 mmol/L,PBS:7.1-9.3 mmol/L。目前治疗方案:二甲双胍 1 g bid,西格列汀 100 mg Qd。

体格检查显示,BP:128/75 mmHg,身高:170 cm,体重:90 kg,BMI:31.1 kg/m2,腰围:95 cm,心肺腹(-)。体重较前下降20 kg,复查HbA1c为6.5%。

馒头餐试验动态变化情况



(复查生化)ALT:35 U/L,AST:31 U/L,TC:4.5 mmol/L,TG:1.9 mmol/L,HDL-C:0.91 mmol/L,LDL-C:2.38 mmol/L。8小时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2 μg/min。治疗建议: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继续减重治疗。

用药体会

1、胰岛素剂量增加,会出现体重增加以及低血糖发生增加的问题。

2017年,一项观察性注册研究分析了中国8个区域9002例因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后启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记录基线情况、治疗后3个月、6个月后低血糖及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低血糖的发生与胰岛素剂量相关。

2、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作用机制互补,协同增效,覆盖糖尿病的3个核心病理机制:β细胞功能缺陷,胰岛素抵抗,肝糖输出增加。

3、DPP-4抑制剂不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对体重的影响为中性,其用药安全性受到指南的认可。



4、2012年,韩国CSI研究显示,治疗24周后,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降低HbA1c的效果优于胰岛素增量25%。


参考文献: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 14: 795–802, 2012.

目前,西格列汀联合胰岛素适应症获批,与胰岛素联用可以减少胰岛素剂量,同时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减少胰岛素剂量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体重。

4、2012年,Accili等提出β细胞去分化才是导致β细胞功能衰竭的主要机制,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

DPP-4抑制剂可能通过对SDF-1和GLP-1的调节,干预β细胞的凋亡和去分化,促使去分化的β细胞重新分化成为能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成为2型糖尿病干预的靶点。


参考文献:Habener JF, et al. Islets. 2012; 4(3): 188-198. 

既往基础研究显示,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能使糖尿病小鼠胰岛形态恢复正常,β细胞比例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并有效减少α细胞比例。

图片来源于:Mu J, et al. Eur J Pharmacol. 2009; 623: 148-154.

5、TECOS研究证实,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不增加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或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也不增加心衰住院或其他不良事件风险。

总结

1、西格列汀一日一次,用药方便,不增加体重。
2、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联用机制互补,全面控制血糖。
3、西格列汀可以改善胰岛功能。
4、西格列汀有良好的心血管安全性。

专家点评

王晓霞  副主任医师
北京医院内分泌科
医学博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再生医学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甲状腺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青年委员,医促会甲状腺疾病分会委员,医促会中老年医疗保健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营养治疗分会委员。

该患者只有8年的糖尿病病程,却已并发多种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可见平时血糖控制较差,治疗不规律。此外,重度肥胖(BMI:38.1 kg/m2),增加了该患者的治疗难度。

住院期间,给与患者门冬+地特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虽然使血糖得到控制,但每天48 u的胰岛素用量,有进一步增加体重的风险。

考虑到这一点,经治医生选择了停用白天门冬胰岛素,改为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的联合用药方案,并逐步停用了睡前地特胰岛素。结果是令人欣喜的,不仅达到了良好的血糖控制,体重大幅下降,同时胰岛功能也得到一定恢复。

“西胍”组合,降糖机制互补,并可有效降低体重,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是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理想用药方案。

作者:阿拉蕾 贾晓凡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5)
#插入话题
  1. 2018-12-13 baoya
  2. 2018-05-25 lifestyle

    分享的很透

    0

  3. 2018-05-23 秀红

    学习了

    0

  4. 2018-05-22 1e0f8808m18(暂无匿称)

    好病例讨论.谢谢分享!

    0

相关资讯

减重手术术前术后三项重要指标

评估BMI是患者是否应该接受手术治疗的基本要求。BMI≥28kg/m2的患者能获得更好的减重、降糖效果,对BMI≤25kg/m2者应当慎重考虑术后风险与获益。我们对本院BMI≤25kg/m2的接受手术患者进行疗效分析发现,外科治疗有效,但总体效果较BMI≥28kg/m2者差。BMI大小决定采取何种手术方式:BMI≥35kg/m2、年轻患者、以代谢综合征症候群为主时,选用袖状

Diabetologia:冻存胰岛潜在优势,为期20年的研究

目的: 低温(-196℃)冻存胰岛有着潜在的优势,包括在未来对这些活性胰岛进行更深入的探索。我们对冻存胰岛在试管内和活体内的功能进行了为期20年的研究。 方法: 1991年至2001年人类胰岛进行冻存,2012年至2014年进行解冻。通过免疫染色,膜片钳电生理学,胰岛素分泌,转录组分析,以及移植到糖尿病小鼠模型(通过链脲菌素(STZ)诱导建模)中对胰岛功能经行研究。 结果: 冻存时间为17.6

病例分享: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从胰岛功能保护做起!

患者,男,60岁。现病史:患者10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多次测空腹血糖为7.0-9.0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曾不规律服用二甲双胍(0.25 g,tid)及格列美脲(1 mg,qd),上述症状缓解,自测空腹血糖在6 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8-10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