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肠道日:保护好自己的“第二大脑”

2017-05-27 韩青峰 新华网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0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人体的体重和消化能力,并能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在5月29日“世界肠道日”来临之际,5月25日,清华大学医研院-英纽林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研究中心、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主办,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关注营养、肠道菌群与代谢,助力全民健康----清华大学医研院-英纽林肠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在人体肠道内寄生着1000万亿个细菌,它们能影响人体的体重和消化能力,并能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在5月29日“世界肠道日”来临之际,5月25日,清华大学医研院-英纽林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研究中心、清华海峡研究院医学营养研究中心主办,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协办的“关注营养、肠道菌群与代谢,助力全民健康----清华大学医研院-英纽林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本次活动聚焦肠道菌群与代谢,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蓬教授,中关村新智源健康管理研究院院长武留信教授,航空总医院石汉平教授,武汉英纽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邹爱标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俐博士等参加研讨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肠道菌群是代谢和疾病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它不仅是基础研究,而且跟我们的生活健康密切相关。”李蓬表示,肠道菌群不仅可以改变人体的免疫系统,还可以调控人体代谢。同时她也指出,如何把肠道菌群研究跟我们日常生活结合,如何真正将科学概念运用到人体健康,是一项长期任务。

肠道菌群代谢也与营养治疗密切相关,石汉平则从临床的角度做了题为《临床营养发展思考》的发言。“上个世纪开始,美国就提出营养治疗是最好的,并且已经成为国家战略。但从目前来看,国内对营养治疗的重视程度还不足”。石汉平认为,目前,国内对肿瘤患者的营养认识存在误区,但实验表明,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患者日常饮食之外的营养补充,可以明显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疾病死亡率。

武留信认为,健康管理和大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一方面国家利好政策不断,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作为健康服务新业态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目标;另一方面,我国居民慢病负担加重,特别是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老龄人口肠道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市场对健康产业需求量大。

研究表明,高热量、脂肪餐、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糖尿病及其相关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认为干预肠道菌群可能是今后糖尿病防治领域重要的手段之一。

在研讨会上,邹爱标从肠道健康与糖尿病的关系出发发表了主题报告。邹爱标表示,肠道菌群就像茂密的森林一样,调节好肠道菌群,不让其生态遭到破坏,可以解决人体很多的健康问题,人们应该立足于肠道菌群的健康,来帮助更多的人远离糖尿病等慢性病。邹爱标表示,英纽林将与北京协和医院等机构合作,研究产品在糖尿病营养干预中所发挥的作用。

医学营养治疗(MNT)是临床上对特定疾病(主要是慢性病)的营养障碍采取特定营养干预措施,包括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营养评估、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计划并在一定时期内实施监测。在MNT方面,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研究,从不同链长菊粉出发,对宿主代谢调控进行了分析研究。

“菊粉在两个多世纪前被认识,具有改善肠道菌群,减轻肠炎和便秘,调节脂代谢,减缓高脂诱导的肥胖和血脂升高,降低胆固醇及心血管疾病等功效。”徐俐说到,“菊粉的添加能够改善脂代谢以及促进能量代谢,改善肠道微生物,并促进短链脂肪酸的合成”。

此外,浙江省农科院研究员,省食品微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王欣博士,北京朝阳医院西院内分泌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高珊教授,天津市肿瘤医院疼痛治疗科主任兼营养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分会常委、疼痛学组组长王昆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保健中心主任宋震亚教授也参与讨论。据悉,清华大学医研院-英纽林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研究中心成立于2014年,致力于推动我国在“肠道菌群与代谢健康”领域的研究水平。

作者:韩青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0)
#插入话题
  1. 2017-06-13 133****4869

    好文

    0

  2. 2017-05-29 ylzr123

    好文,值得点赞,更值得收藏!慢慢领会学习的。给点个赞!

    0

  3. 2017-05-28 往日如昨

    继续学习中谢谢

    0

  4. 2017-05-28 穆慕仁真

    保护好自己的“第二大脑”

    0

  5. 2017-05-28 1e10c84am36(暂无匿称)

    文章真的很好,超赞

    0

相关资讯

Cell:特殊肠道菌群揭示致病分子机制

近日,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明,肠道中的特殊细菌或对于机体外周血清素的产生非常重要,而血清素被认为是一种大脑神经递质,大约90%的机体血清素都是在消化道中产生的,而实际上改变这种外周血清素的水平或许和很多疾病的发生有关,比如肠易激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症等。 外周血清素是在肠道中由肠色素细胞及特殊类型的免疫细胞和神经元产生的,研究

Nat Commun:灵芝可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肥胖

近日,来自台湾长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线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进展,他们通过动物实验首次发现灵芝能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生态,改善肥胖。 肥胖已经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全世界大约有5亿肥胖的人和14亿体重超重的人。肥胖会促进许多并发症的发生,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癌症,肥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体能量失衡所导致,能量摄入增加同时运

肠道菌对人体的影响

近年来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涌现,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得到人们关注。肠道菌群是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种类繁多,数目更是惊人。据估算,一个正常成人体内,肠道细菌总重量可达1~1.5kg。它们能够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除此之外,还与一些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肾脏疾病、神经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癌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联。生物谷小编对过去一段时间有

Nat Med:肠道菌能缓解中风?

中风是世界上第二大致死疾病,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为中风而死亡,还有更多的人因为中风永久性残疾。这种毁灭性的疾病常常毫无征兆地发生,令患者突然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Weill Corne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特定肠道菌能利用免疫系统减轻中风的严重性。这项研究发表在三月二十八日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研究人员先用一组抗生素处理小鼠,两周后再诱导小鼠发生缺血性中风。这些

Cell:肠道菌研究新工具

在4月21日的Cell上,有两篇文章在单细胞和基因基础上提供了改进的遗传工具,用于剖析细菌群落的空间组织和时间动态。可调启动子的工程菌植入小鼠,可以区分单个细胞菌株的表达状况。

Cell:肠道菌会改变抗癌药物的活性

美国UCL大学领导的研究分析了线虫中药物和营养的微生物过程,该研究显示癌症药物的活性变化取决于生活在肠道内的细菌种类。这一发现凸显了操纵肠道菌和饮食来改善癌症治疗的潜在益处,以及了解个体间药物效用差异的价值。这篇研究文章发表在4月21的 cell上,通过一个新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阐明了宿主之间复杂的关系,以及肠道微生物与药物的作用。研究人员回应媒体采访研究的领导者Filipe Cabreiro博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