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脑卒中后,血管内溶栓,可减低长期痴呆风险

2022-01-22 Freeman MedSci原创

首次缺血性卒中后进行溶栓治疗,与痴呆率的降低独立相关

中风患者的痴呆症风险增加了一倍。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中风和痴呆症的发病率在12年间同时下降,在8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最为明显。这种痴呆症的同时下降可能是由于中风发病率的降低。

此外,这也可能是血管危险因素管理改善的结果,因为大多数危险因素是中风和痴呆症的共同点。然而,更好的危险因素控制的总体效果是温和的,似乎主要影响执行功能,而且不同的研究结果也不一致。

同时,痴呆症的下降也可能是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静脉溶栓治疗的使用增加而受到影响。安大略省实施了加拿大第一个中风护理综合系统,旨在提高全省专业中风服务的质量和提供,这与缺血性中风的溶栓治疗使用率从2002/2003年的10%提高到2008/2009年的27%有关。

藉此,加拿大Western University 的Joshua O. Cerasuolo等人假设:首次缺血性卒中后使用溶栓治疗,与1年内发生痴呆的比率较低有关。

尽管有大量文献支持静脉溶栓治疗对功能独立的临床益处,但对首次缺血性卒中后静脉溶栓治疗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

他们纳入了安大略省中风登记处的首次缺血性中风患者,这些患者之前没有被诊断为痴呆症。主要临床结局是通过有效的诊断算法确定的意外痴呆症。采用反概率治疗加权的Cox比例危险模型来估计溶栓治疗与卒中后1年和5年内发生痴呆的原因特异性危险比。

从2003年7月到2013年3月,共纳入7072名缺血性卒中患者,3276名(46.3%)为女性,平均年龄为71.0(SD,12.8)岁。

总体而言,38.2%的队列(n=2705)接受了溶栓治疗,其中77.2%(n=2087)是在卒中发病后3小时内进行的。

在卒中后的第一年,溶栓治疗与痴呆症发病率相对减少24%有关(病因特异性危险比,0.76[95%CI,0.58-0.97])。这种关联在5年后(病因特异性危险比,0.79[95%CI,0.66-0.91])和随访结束时(中位数6.3年;病因特异性危险比,0.79[95%CI,0.68-0.89])仍然显著。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发现了:首次缺血性卒中后进行溶栓治疗,与痴呆率的降低独立相关。在评估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治疗的风险/效益时,应将新发痴呆症作为一个相关临床结局。


原文出处:
Cerasuolo JO, Mandzia J, Cipriano LE, et al.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After First-Ever Ischemic Stroke and Reduced Incident Dementia Rate. Stroke.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30, 2021:STROKEAHA.121.034969. doi:10.1161/STROKEAHA.121.034969

 

作者:Freeman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1. 2022-01-19 neuro.Dr

    老年性痴呆,未来还是希望借助神经电生理吧,也许更为有效!

    0

相关资讯

European Radiology: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仅仅使用CT还远远不够!

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患者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Stroke:脑卒中,晚期时间窗血管内治疗,男女或无差异

在对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晚期患者的多中心分析中,性别与功能结局没有关系

Stroke:妊娠高血压疾病,对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如何?

HDP对未来卒中风险的影响持续了17年,无论是缺血性卒中还是出血性卒中

Neurology:追踪卒中后记忆轨迹变化,记忆减退难以避免,血管内治疗或免于卒中后更严重记忆缺失

近日,有研究人员调查了18个欧洲国家首次卒中和复发卒中前后的记忆轨迹, 发现首次卒中和反复卒中后记忆力急剧下降,但并非加速下降。改进的血管内治疗可能与卒中后较少的记忆丧失有关,还需更多基于个体水平证据

stroke:有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斑块特点,男女有别!

在有症状的轻度至中度颈动脉狭窄患者中,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出现带有IPH和LRNC的高危颈动脉斑块

stroke:不孕不育、流产、死胎,如何影响妇女中风的风险?

流产和死胎与妇女中风风险的增加有关

拓展阅读

突发脑梗死,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获得良好疗效

58 岁男性脑卒中病例,发病后经系列检查诊断与治疗,包括溶栓、取栓等,介绍其病情演变、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及后续恢复情况。

IJNS:衰弱对成年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研究强调了评估成年卒中出院患者基线衰弱的重要性,因为它与非选择性再入院、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卒中后残疾显著相关。

Stroke:高强度失语干预对卒中后慢性失语症患者的疲劳程度的影响

强化治疗对患有慢性失语症的中风幸存者的疲劳程度很小,这表明疲劳并不是高强度治疗的障碍。

European Radiology:基于CTP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功能预后预测的新型影像学指标

基于平扫计算机断层摄影 (NCCT) 和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CTA) 手动测量的几个派生指标,如血栓衰减增加和空隙率已被引入临床。

脑卒中二级预防新策略!炎症或为关键治疗靶点,有助于降低残余风险

炎症过程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脑小血管疾病(cSVD)和心房颤动(AF)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其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后主要的残余风险,并参与了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和复发机制。

Annals of Neurology:2000-2020 年中风复发和复发后死亡率趋势的性别差异

中风复发率的下降表明中风二级预防取得了成功,尤其是女性。

脑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

暂未更新 · 2024-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