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心房颤动患者症状状态与健康感知性别差异的前瞻性评估!

2017-07-02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心房颤动女性患者的症状负担明显高于男性,健康感知水平低于男性。在多变量调整和前瞻性随访期间,这些相关性仍然持续存在。

近日,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研究人员前瞻性地评估了一大型心房颤动患者队列的健康感知、总体症状状态和具体症状的性别差异。研究人员对1553例心房颤动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队列研究。患者每年完成关于个人特征、合并症和症状的问卷调查。女性平均年龄为70±11岁,男性为67±12岁。在视觉模拟评分的健康感知从0到100(分数越高表示更好的健康认知),研究人员发现女性明显比男性要低(70[四分位范围为50-80]和75[四分位范围为60-85];P<0.0001)。有任何症状(85% vs. 68.3%,p<0.0001)、心悸(65.2% vs. 44.4%,p<0.0001)、头晕(25.6% vs. 13.5%,p<0.0001)、呼吸困难(35.7% vs. 21.8%,p<0.0001)和疲劳(25.3% vs. 19.1%,P=0.006)的女性多于男性。在1年随访中,男性和女性的症状均有所下降,但在女性中更为频繁(49.1% vs. 32.6%,p<0.0001)。在多变量调整的纵向回归模型中,女性仍然是较低的身体感知(−ß=4.8;95%CI为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Chest:心房颤动和卒中的全球负担:亚洲心房颤动临床流行病学的系统评价!

近年来,尽管亚洲各国房颤发病率和患病率存在很大的变异,但均呈上升趋势。在医院和社区为基础的研究中,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每年的风险变异在医院和社区为基础的研究中是很明显的。然而,在亚洲国家的医院研究中,华法林的使用率不到50%。

Nat Genet:AFGen 联盟确定了 12 个新的与心房颤动风险相关的基因位点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估计影响全球 3300 万人群。之前已发现了十多个变异与欧洲人的心房颤动风险相关,1 个变异与亚洲人的心房颤动风险相关。Broad 研究所 Patrick Ellin 领导的心房颤动遗传学(AFGen)联盟对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全外显子关联研究和罕见变异关联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包括大约 22,300 例心房颤动患者和 132,000 例对照。在使用 BioBank Japan

Nat Genet:两篇文章发现亚洲人特异的心房颤动基因突变

心房颤动是一种心律失常,估计影响全球 3300 万人群。之前已发现了十多个变异与欧洲人的心房颤动风险相关,1 个变异与亚洲人的心房颤动风险相关。在 4 月 18 日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两项独立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荟萃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了其他心房颤动风险变异,使这种变异的总数达二十多个。另外,这两项研究均表明 SH3PXD2A 附近的变异影响亚洲人的心房颤动风险,SH

SCI REP:心房颤动作为心肌梗死和心血管死亡的预后指标!

这些结果表明心房颤动是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SCI REP:长期睡眠持续时间是中国人群中心房颤动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前瞻性队列研究

我们的Kailuan队列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睡眠时间可能会导致中国人口的房颤风险增加。 鼓励和支持个人每晚进行7小时睡眠可能对于阻止中国房颤患病率日益增长有重大的有益影响。

JAHA:心房颤动的肝硬化患者该不该进行口服抗凝药来预防卒中?

对于心房颤动的肝硬化患者的观察性研究现状分析中,使用华法林治疗可以降低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并且相比于不治疗可以得到临床净获益,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应考虑进行血栓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