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Clin Oncol:博纳吐单抗诱导巩固+POMP维持治疗Ph染色体阴性B-ALL老年患者的疗效

2022-02-18 Nebula MedSci原创

博纳吐单抗在治疗新确诊的 Ph 染色体阴性 B-ALL 的老年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迄今为止,费城 (Ph) 染色体阴性 B 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老年患者的化疗结果仍非常差,5年生产率只有6%-20%,亟需新的有效治疗措施。CD19在大多数前体B-ALL细胞上表达,是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抗CD19双特异性T细胞结合抗体Blinatumomab(博纳吐单抗)在复发/难治性ALL和微小残留病 (MRD) 阳性的B-ALL中均显示出了显著的抗肿瘤活性。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员评估了博纳吐单抗作为诱导和巩固治疗,继以强的松、长春新碱、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 (POMP) 维持化疗在该患者人群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流程

招募了年满65岁的新确诊的Ph染色体阴性的B-ALL患者,予以博纳吐单抗诱导治疗1-2个疗程直到获得缓解(完全缓解[CR]和CR伴血细胞计数不完全恢复)。然后再予以三个疗程的博纳吐单抗巩固治疗,继以POMP维持化疗18个月。同时予以8次鞘内注射甲氨蝶呤预防中枢神经系统转移。

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共招募了92位患者,中位年龄75岁,确诊时的中位骨髓原始细胞计数为 87%。10位患者 (34%) 的细胞遗传学风险较差,14位患者中5位 (36%) 具有 Ph 样 ALL 基因特征。9位患者(66%)获得了完全缓解。Kaplan-Meier 3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预估值均是37%。

部分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博纳吐单抗在治疗新确诊的 Ph 染色体阴性 B-ALL 的老年患者(包括细胞遗传学风险较差的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3 年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令人鼓舞,提示值得进一步探索该治疗方案。

原始出处:

Anjali S. Advani, et al. SWOG 1318: A Phase II Trial of Blinatumomab Followed by POMP Maintenanc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Philadelphia Chromosome–Negative 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February 14, 2022. https://ascopubs.org/doi/full/10.1200/JCO.21.01766

作者:Nebula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7)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EClinicalMed:与恶性血液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结果相关的新遗传变异位点!

具有生化功能的新基因位点的非 HLA 常见遗传变异也可显著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非亲属供体来源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一年预后

Lancet Haemat:发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唐氏综合征患儿的预后

诱导治疗对合并唐氏综合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和无唐氏综合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同样有效,唐氏综合症使IKZF1缺失变异的患者的预后不良风险额外增加

Clin Lymphoma Myeloma Leuk: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倍体移植和其他移植物来源的临床结果比较

用 haplo-SCT 治疗的患者的结果似乎与使用其他来源的 SCT 的结果相当。发生 GVHD 的可能性较高,因此需要一种利用 T 细胞同种异体反应性的新方法。

Nature Biotechnology:发现治疗白血病的新型免疫疗法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起源于淋巴细胞的B系或T系细胞在骨髓内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占儿童白血病的70%以上,占成人白血病的20%左右。

Nature Cancer:重磅发现!Nature子刊连发两文:癌细胞“休眠”数年不死 或是导致癌症转移/复发的关键因素

白血病,一种令人谈虎色变的癌症。在我国,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类肿瘤中占据第六位,而患病人群中又以低龄儿童为多。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

一例迟来的Ph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检验不仅要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还要能分析异常结果背后所提示的患者病情,关注异常结果的变化,主动联系临床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