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使用中药可减少抗生素用量

2017-07-20 佚名 中国新闻网

“当前全球都在倡导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药替代抗生素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首批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19日在重庆举行的“医药院士重庆行”战略咨询会上表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要施行大品种战略,加大创新药的深加工、深开发力度。

“当前全球都在倡导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的中医药替代抗生素系统研究已经取得了首批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19日在重庆举行的“医药院士重庆行”战略咨询会上表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需要施行大品种战略,加大创新药的深加工、深开发力度。

中医药也叫汉族医药,随着传统医学的治疗理念正逐渐为世界所接受,传统医药也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张伯礼称,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以从古至今的经验来看,中药对一些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患、感染以后形成的炎性反应综合症等等都具有很好的疗效,“通过使用中药减少抗生素的用量,是中国的优势,也是一研究策略,将来市场潜力巨大。”

张伯礼强调,中国应用大品种战略,做好创新药开发。国际上动辄产生几十亿美金销售额的药物常被称作“重磅炸弹”。目前中国中药品种中销售额过亿元人民币的只有几百个,过10亿元人民币的只有几十个,“培育临床定位清楚、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大药’、‘好药’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它不仅可带动企业、产业发展,还将引领技术改革,对提高医药制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张伯礼提到,中医药产业发展还应突出重点和优势。以重庆为例,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重庆具有其他直辖市不具备的中药材资源条件,“该市幅地辽阔,中药材总蕴藏量达163万吨,还有享誉海内外的35种道地药材”。他建言,地方应把中药开发纳入正式轨道,注重品质提升。“这样不仅可以卖出优质优价,还可让药农脱贫致富,改变生态环境,调整当地农业种植结构。”

“中医药产业发展首先应保持传统中药特色,再规范中药来源,使其更加道地化。”中国药学产学研国际联盟主席、温州大学校长李校堃认为,中医药现代化不能一味地追求单体,“中药珍贵之处在于复方组合。针对不同人的情况还可配置不同的复方。普遍化和个性化,是它的发展特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程京认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走工程化、科学化、人文化和国际化的道路。“要用科学的分析来解读中药为什么有效,要积极地与其他学科融合、合作。”程京透露,目前其研发团队正在通过深度开发生物芯片、移动穿戴设备、细胞免疫诊断仪器和试剂等方式,用工程化手段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论证其科学性,以期研发出新的中医现代医疗仪器,让中医治疗更加标准化。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8)
#插入话题
  1. 2017-11-10 祝您健康

    弘扬祖国医学!

    0

  2. 2017-11-07 1e145228m78(暂无匿称)

    学习了谢谢作者分享!

    0

相关资讯

中医药法:即将实施,为健康服务提供中国方案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将于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次从法律层面明确中医药的重要地位、发展方针和扶持措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仙草”“秘方”今何在?——看影视作品里的中医药

《甄嬛传》《芈月传》《琅琊榜》《女医明妃传》,宫斗、传情、疗伤、救命,各路红极一时的热播剧中,中医和中药“默默地”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神器”。剧中的“救命神药”是否靠谱?“女神们”常用的美容秘方是否管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令她“貌美如花”?白芷、白蔹、白术、白茯苓、白芨、白蒺藜和白僵蚕制成“七白膏”,这是《女医明妃传》中的美白药膳方,引得剧中后宫三千佳丽争相追捧。真有那么神奇?记者咨询专业医生了解

写在青蒿素论文发表40周年

1977 年,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等几家单位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名义在《科学通报》第 22 卷第 3 期首次发表了有关青蒿素化学结构及相对构型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在当年我国没有专利和知识产权保护法规的情况下,抢在外国人前面发表了第一篇论文,表明青蒿素是中国人的发现。2015 年,因为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的历史性发现,屠呦呦研究员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

张伯礼院士:青蒿素的研究与发展

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屠呦呦研究员为代表的科研人员在青蒿素抗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77 年3 月,《科学通报》发表了以“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的名义撰写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的论文, 首次公开了青蒿素结构研究信息。文章的发表受到了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促进了青蒿素的开发和研究。2015 年, 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近40 年来,

国务院发文:鼓励西医离职学中医

文件中明确表示,要“建立完善西医学习中医制度”。

重复:J Am Coll Cardiol:传统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证据和潜在的机制

2017年6月,发表在《J Am Coll Cardiol》的一项由中国科学家进行的系统综述,考察了传统中医药(TCM)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证据和潜在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