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近期冠状动脉疾病重大研究进展汇总

2016-11-05 MedSci MedSci原创

我国冠心病发病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近20年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逐渐成为公认的有创病变功能学评价指标,以FFR指导的治疗策略被证实安全、经济,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梅斯医学小编就近期冠状动脉疾病重大研究进展汇总,

我国冠心病发病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近20年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逐渐成为公认的有创病变功能学评价指标,以FFR指导的治疗策略被证实安全、经济,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梅斯医学小编就近期冠状动脉疾病重大研究进展汇总,与大家学习分享。

【1】Lancet: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选择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还是金属支架?

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和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效果随机比较还没有可用的中期数据。该研究旨在证明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两个机械性质:由于支架血管的血管舒缩恢复,腔内尺寸的增加。

ABSORB II试验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两组,多中心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招募了年龄在18-85岁的符合条件的患者,这些患者患有心肌缺血,并且在不同心外膜血管中有一个或两个新生的天然损伤。研究人员随机分配患者(2:1)接受依维莫司洗脱生物可吸收支架(Absorb; Abbott Vascular,Santa Clara,CA,USA)治疗或用依维莫司洗脱金属支架(Xience; Abbott Vascular,Santa Clara, CA,USA)治疗。随机分组由糖尿病状态和计划的靶病变数量进行分层。在随访3年时,主要终点是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与Xience金属支架在施用冠状内硝酸盐后血管造影血管反应性的优势。共同主要终点是血管造影晚期腔内损失的非劣效性。

该试验没有满足其关于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与金属支架相比,血管舒缩反应性和晚期腔内损失非劣效性的共同主要终点,与Absorb生物可吸收支架相比,金属支架可显著降低后期管腔损失。在Absorb组中,由于靶血管心肌梗死(包括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导致的以装置为导向的复合终点发生率更高。在3年时,对于以患者为导向的复合终点,心绞痛状态和运动测试在两个装置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未来的研究应该调查精确血管内成像在设备尺寸和优化支架植入方面的临床影响。生物可吸收支架植入后长期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益处和需要也可能成为未来临床研究的主题。(文章详见--Lancet: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选择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还是金属支架?

【2】Circulation: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安全可靠的!!!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长期治疗预后一直备受争议。最近,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Circulation》上发表了来自英国利物浦心胸医院胸心外科Bilal H. Kirmani医生及其研究团队的研究文章。研究者所在医疗机构进行非体外循环(OPCAB)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搭桥术已有15年的经验,该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方法之间的长期死亡率和血管再生情况。

研究者进行了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将在2001年-2005年期间就诊于利物浦心胸医院胸心外科并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3226例患者纳入该研究,研究者采用了意向性治疗分析方法,通过调整和匹配的倾向得分来进行风险调整。总体而言,研究对象中5882例进行OPCAB;另外,7344例进行CPB;并且中位随访时间为6.2年。

从研究者提供的数据来看,OPCAB与CPB有着类似的长期预后,而且从OPCAB转为CPB的转化率也较低;从培训进行OPCAB的初级医生也表明OPCAB是可教并且安全的。该研究结果表明OPCAB可以取得与CPB类似的益处。(文章详见--Circulation: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也是安全可靠的!!!

【3】NEJM:左冠状动脉主干疾病治疗之争:这种情况下,PCI不劣于CABG

阻塞性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通常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随机临床试验表明,药物洗脱支架是CABG的一种可接受的替代方法(Lancet:左冠状动脉主干疾病治疗之争:CABG优于PCI)。

我们随机分配1905例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解剖复杂性为低或中等)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使用基于钴铬的含氟聚合物–依维莫司洗脱支架(PCI组,948例)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组,957例)。

根据SYNTAX评分评估病变部位解剖复杂性,0分代表复杂程度最低,分数越高(无上限)表示冠状动脉解剖越复杂,研究纳入的患者其分数≤32分。

结果表明,左冠状动脉主干疾病、中低程度解剖复杂性的患者,在3年复合死亡、卒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方面,使用依维莫司洗脱支架进行PCI治疗不劣于CABG。(文章详见--NEJM:左冠状动脉主干疾病治疗之争:这种情况下,PCI不劣于CABG

【4】Lancet:左冠状动脉主干疾病治疗之争:CABG优于PCI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的标准治疗方式,不过此方面使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适应症也在不断增加。我们的目的是,比较PCI和CABG对左冠状动脉主脉疾病的治疗效果

在这项前瞻性、随机、开放标签、非劣效性试验中,左冠状动脉主脉疾病患者来自欧洲北部的36个中心,按1:1随机分到PCI或CABG治疗。符合条件的患者有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排除标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4小时内,因为这类患者进行CABG或PCI治疗的风险太高,或预期生存期低于1年。

从2008年12月9日到2015年1月21日,纳入1201例患者,PCI组和CABG组分别有598例和603,两组分别有592例患者纳入ITT分析。

PCI组和CABG组的Kaplan Meier 5年MACCE估计分别为29%(121例)和19%(81例),HR 1.48 (95% CI 1.11–1.96),超过了非劣效性的限制,CABG显著优于PCI (p=0·0066)。经治疗的估计分别为28%和19%(1.55, 1.18–2.4, p=0.0015)。PCI组和CABG组的5年估计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2%和9%(1.07, 0.67–1.72, p=0.77),非程序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分别为7%和2%(2.88, 1.40–5.90, p=0.0040),血运重建发生率分别为16%和10%(1.50, 1.04–2.17, p=0.032),卒中发病率分别为5%和2%(2.25, 0.93–5.48, p=0.073)。

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左冠状动脉主干疾病的治疗上,CABG优于PCI治疗。(文章详见--Lancet:左冠状动脉主干疾病治疗之争:CABG优于PCI

【5】20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合并出血防治多学科专家共识

抗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药物治疗的基石,对于ACS及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早期和长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ACS急性期和PCI术中应用抗凝药物能进一步减少血栓性事件的发生。然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各种出血并发症也日渐增加。 

抗栓治疗合并出血既增加死亡等不良事件风险,又因涉及多学科且缺乏明确指南或共识而使临床医生面临艰难抉择,亟需整合多学科意见形成共识,以利指导临床实践。基于以上背景,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及其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及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等学术团体,组织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呼吸科、泌尿科、血液科、腹部外科、血管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喉科等10余个学科知名专家共同讨论制定本共识,旨在通过多学科协作,制定针对此类患者的最佳处理策略,以指导临床实践。(指南详见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9)
#插入话题
  1. 2016-11-17 ylzr123

    小编辛苦了!为我们整理如此齐全的资料,供学习探究。点赞啦!谢谢!

    0

  2. 2016-11-10 laoli

    谢谢分享!学习了!

    0

  3. 2016-11-10 1dedfe95m66(暂无匿称)

    多提供热点

    0

相关资讯

冠脉CTA报告有规范标准啦!美国三大学会全新发布

近日,美国心血管CT学会(SCCT)、美国放射学会(ACR)和北美心血管影像学会(NASCI),共同发布了一份新的报告制度,规范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患者的报告。其称为冠状动脉疾病报告与数据制度(CAD-RADS),这一制度的发布将为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带来一致性的冠脉CTA诊断信息。CAD-RADS规定了0(无狭窄)~5(至少一条动脉完全闭塞)的范围,根据分类进行进一步成像或处理。修饰

2016中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适宜性标准的建议(试行)发布

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外科手术治疗是冠心病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我国冠心病治疗领域也有一些问题和“不规范”,如何结合我国国情评价我国PCI 的规范化,是否存在过度应用?在哪些方面有所欠缺?患者接受PCI 后,是否真正得到获益?2015 年初受国家卫生计生委的委托,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中国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适宜性标准的建议(试行)》,一是望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PCI 和冠状动

指南与共识: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我国冠心病发病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1]。目前,PCI的适应证大部分都是基于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血管内超声或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等)的结果来决定。研究表明,心肌缺血是制定冠心病治疗策略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冠状动脉造影或腔内影像学技术仅能对病变的解剖学进行评价,不能客观准确

PLoS Biol:特殊蛋白来帮忙 不用手术也能治疗心脏疾病

作为世界头号杀手的冠状动脉病可以限制并且阻断血管,最终切断向心脏的氧气供应,近日一项刊登于国际杂志PLoS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利用蛋白AGGF1的新型疗法或可成功治疗小鼠的急性心脏病发作,AGGF1是一种可以促进血管发生的特殊蛋白质

盘点:近期冠状动脉疾病亮点研究一览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批准了首个完全生物可吸收支架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这款由雅培(Abbott)开发的支架名为Absorb GT1 BVS(生物可吸收血管支架系统),可释放药物依维莫司(everolimus) 来限制疤痕组织的生长,并且可在大约3年的时间内被人体完全吸收。根据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数据,在美国有1500万人患有冠状动脉疾病,每年由该病导致的死亡病例多

盘点:2016冠状动脉疾病指南共识一览

我国冠心病发病呈逐年增加态势,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措施。近20年来,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逐渐成为公认的有创病变功能学评价指标,以FFR指导的治疗策略被证实安全、经济,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梅斯医学小编就近期相关指南进行盘点,与大家学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