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OS ONE:丙肝病毒引起人肝癌细胞代谢异常

2018-06-04 海北 MedSci原创

已有的研究显示,PCT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具有高发病率。这些观察结果提示HCV感染是PCT发病机制的一个危险因素,但至今为止,病毒与卟啉代谢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

土耳其卟啉病(PCT)是最常见的人类卟啉病,其是由尿卟啉原脱羧酶缺乏引起的。已有的研究显示,PCT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具有高发病率。这些观察结果提示HCV感染PCT发病机制的一个危险因素,但至今为止,病毒与卟啉代谢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

最近,来自日本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研究,旨在评估HCV核心蛋白对细胞内卟啉代谢的作用,以阐明HCV感染与PCT之间的联系。在卟啉前体,5-氨基乙酰丙酸,处理后,研究人员比较了稳定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和对照细胞中卟啉的积累和分泌。

研究人员发现,与对照相比,表达HCV核心蛋白的细胞具有更低量的细胞内原卟啉IX和血红素,并且具有更高量的分泌的粪卟啉III(粪卟啉原III的氧化形式)。这些观察结果表明HCV核心蛋白影响卟啉代谢,并且可能通过卟啉转运蛋白促进过量粪卟啉原III/或粪卟啉III的输出。

实时PCR分析表明,HCV核心蛋白的存在增加了卟啉转运蛋白ABCG2FLVCR1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显示,与对照相比,HCV核心蛋白表达细胞中FLVCR1的表达水平较高,但ABCG2表达没有升高,并且成熟ALAS1的表达水平也较高(其是血红素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

这些数据表明,HCV核心蛋白诱导细胞内卟啉的代谢异常,并伴有粪卟啉III的过度分泌。这些发现可能部分解释了HCV感染者对PCT发展的易感性。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海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Hepatology:持续病毒学应答对肝病患者的影响如何?

在无晚期肝病的患者中,持续病毒学应答(SVR)对直接抗病毒(DAA)治疗后患者死亡率的影响及治疗效果至今仍然没有较好的调查研究。近期,一项发表在杂志Hepatology上的研究评估了无干扰素DAA治疗的SVR对非晚期丙型肝炎(HCV)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的影响。该观察性队列分析包括103,346种基因型1,2和3的非晚期HCV感染患者(由FIB-4≤3.25定义),入组人群没有诊断为肝硬化、肝失代偿、

英国宣布,在2025年消灭肝炎,他们真的做得到吗?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在2030年前消灭丙型肝炎的目标。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最近宣布,它将取得更好的成绩:它将在2025前在英国消灭这种疾病。从理论上讲,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仍有重大挑战需要克服。

Plos One:丙型肝炎的救星:响尾蛇毒液

一组巴西科学家利用南美洲响尾蛇毒液中分离出的化合物来对付丙型肝炎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项调查基于科学文献中关于动物的毒液表现出对一些病毒的活性的记录,如黄热病,麻疹和登革热,均属于与肝炎相同的黄病毒科病毒。

Lancet Infect Dis:新型直接抗病毒药物用于毒品注射人群的丙肝预防是否有效?

发表在《Lancet Infect Dis》上的一项模型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能否作为美国注射毒品的扩展人群的丙肝预防进行了考察。

J Viral Hepat:既往HBV感染影响增加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良肝脏结果的风险

本研究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项研究,表明既往HBV感染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良肝脏结果的相关性。

治疗仅需8周!丙肝新药获批

日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中国首个丙肝8周治疗方案。该方案用于治疗基因1b型、初治、轻度至中度肝纤维化(F0-F2)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从24周到12周,再到8周,短短一年时间内,在国家对创新药物加速审评的利好政策推动下,多种丙肝直接抗病毒药物在中国上市,以创新的治疗手段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治疗模式。丙肝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中国约有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其中,基因1b型最为常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