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z:人参皂苷-Rb3抑制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内皮细胞间质转化

2017-09-30 xiaoxiao MedSci原创

研究人员研究了在感染了柯萨奇B3病毒(CVB3)后,人参皂苷-Rb3(Rb3)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VEC)的内皮间质转化(EMT)。

背景:研究人员研究了在感染了柯萨奇B3病毒(CVB3)后,人参皂苷-Rb3(Rb3)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VEC)的内皮间质转化(EMT)。

方法:使用100 TCID50 CVB3病毒感染CMVEC细胞(CVB3组),或使用人参皂苷-Rb3治疗(Rb3组);稳定培养CMVEC细胞作为对照组。使用Pyk2抑制剂 TAE226和PI3K抑制剂 LY294002 治疗细胞进行附加实验。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评估细胞存活率。使用免疫荧光(IF)和免疫印迹法(WB)确定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α-SMA)。使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B评估Pyk2、PI3K和Akt的表达。

结果:CVB3组中,细胞形态,包括细胞固缩,和活力,显著受到病毒感染(P<0.05)。然而,Rb3组的细胞形态并没有受到影响。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病毒组相比Rb3组的细胞存活率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在CVB3组CD31表达下降,α‑SMA表达增加(P<0.05),但与病毒组相比,Rb3组CD31表达增加而α‑SMA表达(P<0.05)。

如果染色显示出相同的趋势。与CVB3相比,Rb3组中Pyk2,PI3K,Akt和CD31的表达上调,而α‑SMA表达下降(P<0.05)。与Rb3组相比,在Pyk2抑制剂组,PI3K、Akt、CD31表达下调而α‑SMA表达增加(P<0.05);在PI3K抑制剂组,Akt和CD31水平下降而α‑SMA增加(P<0.05),但Pyk2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

结论:人参皂苷-Rb3通过调节Pyk2-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CVB3感染后CMVEC的EMT。

原始出处:

Yang L, Liu Q,et al.Ginsenoside-Rb3 inhibits endo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of cardiac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Herz. 2017 Oct 5. doi: 10.1007/s00059-017-4628-4. [Epub ahead of print]

作者:xiaoxia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2)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NRR:人参皂苷Rb1防治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的临床价值

脑缺血缺氧时,活化态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了神经元损伤。因此,寻找能抑制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介导的神经元损伤的药物,是当前防治缺血缺氧性脑病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由柯荔宁博士所在的中国南方医科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研究人员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应用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并加入中国传统中药人参皂苷作为药物干预手段。可靠的结果证明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下调缺氧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的一氧化氮

Hepatology:人参皂苷Rg3恢复丙型肝炎病毒导致的线粒体动力学异常并抑制病毒繁殖

丙型肝炎病毒(HCV)改变线粒体动力学,而异常的线粒体动力学与持续性病毒感染和自然免疫被抑制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也是直接作用抗病毒(DAA)治疗中的病理特征。尽管DAA疗效较好,但是在干扰素豁免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时偶尔会产生副作用,如疲劳、偏头痛和其他可能与线粒体功能障碍有关的病症。近日韩国学者发表研究性文章于Hepatology。本研究显示临床DAA类药物,包括索非布韦,可影响线粒体动力学

Sci Rep:小鼠模型中,人参皂苷Rb1和Rd能预防视网膜的光感受器变性

人参皂苷(Ginsenoside)是一种固醇类化合物,三萜皂苷。主要存在于人参属药材中。人参皂苷被视为是人参中的活性成分,因而成为研究的目标。因为人参皂苷影响了多重的代谢通路,所以其效能也是复杂的,而且各种人参皂苷的单体成分是难以分离出来的。由柯荔宁博士所在的中国南方医科大学和福建医科大学研究人员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人参皂苷Rb1可能通过下调缺氧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的一氧化氮、O2-、和肿瘤坏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