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orectal Dis:一般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发病率及其治疗

2020-01-12 MedSci MedSci原创

一般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发病率较低,局部治疗的效果优于广泛的局部切除

人乳头瘤病毒(HPV)相关的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在高危(H R)人群中,如HIV阳性、男性同性恋性行为(MSM)或免疫抑制治疗人群中,已经得到充分研究。近日研究人员考察了非HR人群中HPV相关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的发病率及其治疗。

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或浅表浸润性肛门鳞状细胞癌患者参与研究,排除hr患者,至少随访12个月,对患者人口学、病理学、细胞病理学、治疗和复发的医疗记录进行了回顾。

总计41名患者参与研究,其中女性34名。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58岁,随访26个月。36名患者为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5名为浅表浸润性肛门鳞状细胞癌。局部和仅限于局部的治疗方式优于广泛的局部切除(WLE)。14名患者(39%)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4个月,8名患者出现二次复发。无浅表浸润性肛门鳞状细胞癌患者复发,但2名患者发展为肛门癌。

研究发现,一般人群中人乳头瘤病毒相关的肛门鳞状细胞非典型性增生发病率较低,局部治疗的效果优于广泛的局部切除。

原始出处: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MedSci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BMJ:间隔期筛查与女性宫颈癌风险

研究认为,间隔期筛查可显著降低女性宫颈鳞癌和浸润性宫颈癌风险

HPV疫苗也有“处女情结”?为什么建议在初次性行为之前接种?

宫颈癌是排名第一位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99.7%的宫颈癌病例中检测到了HPV病毒。接种HPV疫苗可以有效预防HPV感染。那么,哪些人群最适合接种HPV疫苗呢?

Lancet:HPV疫苗对HPV感染、生殖器疣以及CIN2+病变风险的影响

研究认为,HPV疫苗可显著降低HPV感染、生殖器疣以及CIN2+病变风险

Nature:第一个证据!共生HPV病毒或可预防皮肤癌

CD45+白细胞(灰色)和CD3+T细胞(黄色)攻击感染了共生乳头瘤病毒的癌细胞(红色)。图片来源:Jonathan L. Messerschmidt北京时间10月31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病毒虽作为潜在的癌症制造者而人人避恐不及,但至少有一类生活在我们皮肤上的病毒,即所谓的“低风险”病毒——人类乳头状瘤(HPV),似乎在保护我们免受皮肤癌的侵害。已知免疫系统受到疾病或药物

Nature:HPV免疫应答可抵御皮肤癌

免疫应答遭到抑制,很有可能增加罹患病毒感染相关的肿瘤的概率。有报道指出,皮肤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简称SCC)与beta型人类乳头瘤病毒(beta 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β-HPV)相关,而免疫应答受到抑制的病人,罹患此种肿瘤的概率是健康人群的一百倍以上。但是,学界对于皮肤癌与HPV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宫颈HPV阳性的几种转阴方法

HPV是人乳头瘤病毒的英文缩写,目前已经证实99%的宫颈癌与高危型HPV(有致癌能力的叫做高危型)感染有关。然而,并没有99%的HPV感染会变成宫颈癌。大概只有10%不到的高危型HPV感染最终会发展成为宫颈癌。但是,这个概率也不低啊,更架不住咱们中国人口众多,每年依旧有10万多例新发宫颈癌,3万人死于宫颈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