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急性缺血性卒中和房颤患者的出血性转化

2018-11-14 xing.T MedSci原创

由此可见,在患有HT的患者中,抗凝以比没有HT的患者约晚12天开始。这种延迟与增加的缺血性复发无关。HT与死亡率或残疾率增加有关。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和心房颤动患者中,早期抗凝治疗可预防缺血性复发,但具有出血性转化(HT)的风险。近日,血管疾病领域权威杂志JAHA上发表了一篇研究文章,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连续就诊的急性卒中和心房颤动患者(1)早期HT的发生率,(2)HT患者开始抗凝治疗的时间,(3)HT与缺血性复发的关系,(4)HT与90天临床结局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通过在卒中发作后24至72小时进行的第二次脑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来诊断HT。在90天时评估缺血性复发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或残疾(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缺血性复发是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的综合事件。

该研究中纳入的2183名患者中,241名(11.0%)患者发生HT。伴有和不伴有HT的患者分别在卒中后平均23.3和11.6天开始抗凝治疗。在90天时,HT患者的缺血性复发率为4.6%(95%可信区间为2.3-8.0),而不伴有HT的患者为4.9%(95%置信区间为4.0-6.0); HT患者中53.1%的患者发生死亡或残疾,而没有HT的患者为35.8%。在多变量分析中,HT与死亡率或残疾相关(比值比为1.71; 95%置信区间为1.24-2.35)。

由此可见,在患有HT的患者中,抗凝以比没有HT的患者约晚12天开始。这种延迟与增加的缺血性复发无关。HT与死亡率或残疾率增加有关。

原始出处:

Maurizio Paciaroni.et al.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Time to Initiation of Oral Anticoagulant Therapy and Outcomes.JAHA.2018. 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full/10.1161/JAHA.118.010133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作者:xing.T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2018 共识建议: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目标温度管理

本文为采用改进的Delphi方法确定的针对: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非感染性发热的目标温度管理提出指导意见。

Stroke:西酞普兰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再生和血管保护效应

由此可见,早期西酞普兰治疗并未改善前6个月内非抑郁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尽管在分析人群中观察到临界统计学显著效应。治疗组之间心血管事件的风险相似,西酞普兰治疗耐受性良好。

Neurology:TSH水平降低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后疲劳的预测作用

由此可见,甲状腺功能特征可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的疲劳,提示神经内分泌反应可能在PSF中发挥作用。

Stroke:高级神经影像学为卒中患者MT选择提供指导价值

在症状发作的第一个6小时内,临床医生可应用高级影像学技术指导可行机械血栓切除术(MT)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选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高级神经影像学技术是非常有价值且与非时间依赖性的预后因素。

Stroke: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凝块迁移与静脉溶栓相关

由此可见,在EVT前桥接IVT的情况下,血凝块迁移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导致EVT无法接触血凝块的比例增加。

Stroke:皮质胆碱能通路严重病变预示缺血性卒中较差结局

近期,Strok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评估皮质胆碱能通路病变严重程度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功能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