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EP-SEASON研究:治疗中循环肿瘤DNA作为鼻咽癌患者实时动态风险监测的生物标记物
2024-10-24 iCombo iCombo
以鼻咽癌为模型,这项EP-SEASON研究前瞻性地揭示了纵向治疗中ctDNA的独特特征,并为ctDNA在实时风险监测和指导基于风险的治疗调整癌症患者个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证据。
导读 研究背景和目的:关于ctDNA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及实时监测复发风险的临床研究比较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教授课题组前瞻性地招募接受序贯化放疗的EBV DNA阳性鼻咽癌患者,全面密集地描述了1000名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纵向游离EBV DNA谱。进一步探讨了游离EBV DNA在各自时间点的预后意义,并确定了治疗期间游离EBV DNA和病人复发风险的关联变化图,不同生存结果的ctDNA全程动态变化的不同表型。最后,研究探讨了治疗中的ctDNA如何作为生物标志物来实时监测复发风险和帮助根据风险调整临床决策。 研究方法: 2019年5月到2021年4月,研究共收集了1000例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治疗过程中12个时间点的外周血(12个检测时间点分别是:治疗开始前(T0)、每程新辅助化疗后(T1-T3)、放疗期间每周(T4-T9)、放疗结束后1周(T10)以及放疗结束后1-3月(T11),非新辅助化疗组仅接受9个时间点检测,外周血EBV DNA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 结果:在新辅助化疗阶段,新辅助化疗阶段患者循环EBV DNA清零率随疗程数增加,但清零速度随着疗程数增加而显著降低。进入放疗阶段,在新辅助化疗组和非新辅助化疗组,EBV DNA在放疗第1周和放疗第3周时变化最大。在新辅助化疗组, 84.3%(634/752) 病人对新辅助化疗有效。新辅助治疗阶段,SD和PD者的EBV DNA明显高于CR和PR者。新辅助化疗后影像学SD或PD病人EBV DNA清零者DFS优于PR/CR病人EBV DNA未清零者。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随着游离EBV DNA清零的延迟而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研究者根据各时间点游离EBV DNA 清零分组间的危险比将患者分为早反应型-type A、早反应型-type B、中等反应型、迟反应型-type A、迟反应型-type B 和治疗抵抗型。研究团队证实对于新辅助化疗 2个疗程后 cfEBV DNA 仍可检测的患者,增强新辅助治疗没有获益,转为放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对于在放疗期间未能实现 cfEBV DNA 清除的患者,应尽早考虑系统治疗加强或改变方案。 结论:以鼻咽癌为模型,这项EP-SEASON研究前瞻性地揭示了纵向治疗中ctDNA的独特特征,并为ctDNA在实时风险监测和指导基于风险的治疗调整癌症患者个体化管理中的应用提供了证据(Cancer Cell. 2024 Aug 12;42(8):1401-1414.e4. doi: 10.1016/j.ccell.2024.07.001)。
作者:iCombo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鼻咽癌# #生物标记物# #ctDNA#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