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HA:我国≥75岁PCI患者负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无临床获益且出血风险增加

2018-04-04 xujing 中国循环杂志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所有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均建议接受抗血小板药物的标准治疗,不论年龄大小。

在目前的临床实践中,所有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均建议接受抗血小板药物的标准治疗,不论年龄大小。

北京安贞医院聂绍平和赵冬等发表中国心血管病医疗质量改善项目- 急性冠脉综合征(CCC-ACS)项目的最新分析结果显示:中国75岁及以上接受PCI的ACS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的24小时内接受负荷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不但不降低15天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而且会显着增加出血风险。

本组5887例年龄75 岁及以上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ACS患者,3293例为非负荷剂量组,171例单用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组,526例单用负荷剂量P2Y12受体抑制剂,1897例负荷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P2Y12受体抑制剂)。

阿司匹林的负荷剂量为≥150 mg, P2Y12受体抑制剂的负荷剂量为氯吡格雷≥300 mg或替卡格雷≥180 mg。

负荷剂量阿司匹林组中,有1997例(96.6%)患者服用300 mg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组中有1407例(84%)患者服用300 mg氯吡格雷,替卡格雷负荷剂量组中有744例(99.7%)服用180 mg替卡格雷。

非负荷剂量为阿司匹林为<150 mg,氯吡格雷为75~150 mg,替卡格雷为90~135 mg。

数据显示(图1),不管是在整个研究人群(A、C),还是在倾向评分匹配人群(B、D),负荷剂量双联抗血小板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着

高于其他组,尤其是心脏死亡比例较高,而且负荷剂量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发生的出血风险明显增高。


图1 四种抗栓策略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负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入院15天内大出血及所有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显着高于非负荷剂量组(在整个研究人群中,大出血:6.2% vs 2.5%;所有出血事件: 10.7% vs 4.8%。在倾向评分匹配人群,大出血:6.4% vs 2.9%;所有出血事件: 11.0% vs 5.4%)。

进一步分析显示,双联负荷剂量抗血小板治疗使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风险分别增加66%和78%。

而且,双联负荷剂量抗血小板治疗使院内大出血及所有出血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倍。

因此,研究者提醒,临床医生对75岁及以上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给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需谨慎。

原始出处:

作者:xujing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JAMA Cardiol:直接口服抗凝药用于ACS二级预防

目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应用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进行二级预防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尚不清楚。近期,JAMA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此进行了探讨。

Int J Cardiol:血清NGAL浓度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死亡率独立相关!

由此可见,ACS患者NGAL浓度在调整了临床混杂因素后与长期预后相关。测量循环NGAL浓度可能有助于确定ACS后需密切随访的患者,尤其是NSTEMI患者。

尖锋档案:ACS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治疗1例

合并CKD的ACS患者,哪些方法有助于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风险?此类患者应如何选择合理的抗血小板药物?

ACC 2018:SMART-DATE研究:ACS患者PCI后接受6个月DAPT的安全性仍有待商榷

SMART-DATE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的临床研究,探讨ACS患者PCI后接受6个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安全性问题。

EUR HEART J:STEMI患者中25%为斑块侵蚀,年轻女性和吸烟者发生率高

斑块破裂和斑块侵蚀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最常见的两个发病机制,是急性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重要病理基础。

Int J Cardiol:CHA2DS2-VASc评分与ACS患者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残余血小板反应性和长期临床结局的关系!

在ACS患者的队列中,CHA2DS2-VASc评分与冠状动脉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残余血小板反应性相关,因此,它可预测不良事件的长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