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Research:秦成峰团队发布Omicron特异性mRNA疫苗动物实验数据

2022-02-20 生命科学前沿 微信号 生命科学前沿 微信号

目前ARCoV-Omicron疫苗已完成GMP级别临床样品的生产,正在申报临床试验。

2021112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首次收到南非对于该突变株的报告,并于2日后将其列入值得关注的突变株(Variant of ConcernVOC)。Omicron突变株在S蛋白上含32个突变位点,其中位于受体结合区域RBD区的突变有15个,Omicron突变株已被报道能够逃逸多种疫苗与抗体的保护作用,因此尽快研发出针对Omicron突变株的特异性疫苗,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022214日,军事科学院秦成峰团队与苏州艾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在 Cell Research 上发表了题为:Rapid development of an updated mRNA vaccine against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的研究论文。文章正式发布了全球第一个Omicron特异性mRNA疫苗动物实验数据,显示Omicron特异性疫苗对Omicron突变株保护性可观。

图片

在此之前,秦成峰研究团队就与艾博生物合作研发了针对SARS-CoV-2野生株的疫苗,结果显示该mRNA疫苗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而且可在正常冰箱温度下(2-8℃)长期保持稳定(至少6个月)。目前ARCoV疫苗正在海外进行临床III期试验。

图片

 

图片

在本文中,秦成峰研究团队利用艾博生物的mRNA-LNP技术平台,以Omicron突变株受体结合区(RBD)为靶点,成功开发了一款特异针对Omicron突变株的mRNA疫苗。

研究团队首先分析了接种两剂ARCoV疫苗的人群(n=11)中对Omicron的交叉中和能力,结果发现尽管多数人(72.7%)体内仍能够中和Omicron变异株,但针对Omicron的中和抗体水平与SARS-CoV-2野生株相比显著下降,降低约47倍。

图片

在此前已经接种过两剂ARCoV疫苗的小鼠中,第三针ARCoV加强免疫可显著刺激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产生,针对原型株和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滴度分别为28387.6017206.32,针对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滴度降低了1.6倍,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加强针可以有效刺激小鼠产生的对于Omicron突变株的中和活性。

图片

研究团队进一步对Omicron突变株的RBD的编码序列进行了优化设计,经体内外表达筛选自18个候选mRNA中确定了最为高效的两个,分别命名为Omicron/1Omicron/2,利用与一代疫苗ARCoV相同的技术路线完成mRNA-LNP样品的制备,并命名为ARCoV-Omicron。在间隔7天的两次肌肉注射免疫后,在初次免疫后14天,两个ARCoV-Omicron诱导产生了高滴度的IgG抗体和中和抗体。

图片

ARCoV-Omicron疫苗从序列设计到获得第一批小鼠免疫原性结果,仅用时32天,再次彰显了mRNA疫苗技术平台的快速响应能力。

图片

该疫苗也是全球第一个完成动物试验验证并正式发表的针对OmicronmRNA疫苗。目前ARCoV-Omicron疫苗已完成GMP级别临床样品的生产,正在申报临床试验。

原始出处

Rapid development of an updated mRNA vaccine against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 Cell Research.2022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相关资讯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mRNA疫苗进入全新领域,预防蜱虫传播疾病

蜱虫(Tick)是一种传播人兽共患病的重要媒介。作为严格的吸血性节肢动物,蜱几乎可以叮咬陆地上所有的动物,且吸血时间长、吸血量大、生活史复杂。

Kidney Int: 评价第3剂mRNA疫苗在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合理性、安全性和疗效

COVID-19大流行引起的各种警报包括其对终末期肾病患者人群的影响,尤其是需要中心血液透析的患者。该技术的后勤方面确实增加了SARS-Cov-2感染的风险,而根据MHD患者的高度共病特征,SARS-

JAMA:与辉瑞相比,Moderna的mRNA疫苗接种后突破性感染更少,住院更少

随着新冠新型突变株的不断出现和大规模传播,之前针对原始株而开发的疫苗的防护效果开始下降,一些接种过两剂mRNA疫苗的人仍然被感染新冠病毒,也就是所谓的“突破性感染”。

告别针头注射:口服胶囊mRNA疫苗要来了,灵感来自乌龟

像大多数疫苗一样,mRNA疫苗也需要使用注射器来注射,这对于害怕针头的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障碍。如果mRNA疫苗能够通过口服的方式递送,无疑能帮助人们更容易接受。

斯微生物:全面评估自身优劣势、有针对性改进才能在mRNA赛道上保持领先

mRNA疗法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努力和研发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