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 心房颤动及ICH病史人群,使用NOAC可能更安全

2020-02-15 国际循环 国际循环

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和颅内出血病史(ICH)的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治疗比不治疗有更好的净临床效益。此类患者,尤其是亚裔人群,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OACs)的数据有限。近期,Stroke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旨在比较NOACs和华法林用于有AF和ICH病史的亚裔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AF)和颅内出血病史(ICH)的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治疗比不治疗有更好的净临床效益。此类患者,尤其是亚裔人群,使用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剂(NOACs)的数据有限。近期,Stroke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旨在比较NOACs和华法林用于有AF和ICH病史的亚裔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使用韩国健康保险审查和评估数据库,筛选从2010年1月到2018年4月登记的使用NOAC治疗的单纯非瓣膜性AF和有自发性ICH病史的患者。为进行比较,华法林组和NOAC组采用倾向性得分加权重进行平衡。研究以缺血性卒中、ICH、综合结局(缺血性卒中+ICH)、致死性缺血性卒中、致死性ICH、复合结局死亡和全因死亡作为临床终点。
 
在纳入的5712例既往ICH的AF患者中,华法林治疗2434例,NOAC治疗3278例。在倾向性评分加权(平均年龄72.5岁,CHA2DS2-VASc评分4.0)后,基线特征平衡良好。与华法林治疗相比,NOAC治疗与较低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危险比HR=0.77;95%CI:0.61~0.97)、ICH风险(HR=0.66;95%CI:0.47~0.92)和综合结局风险(HR=0.73;95%CI:0.60~0.88)显著相关。与华法林相比,NOAC与较低的致死性卒中风险(HR=0.54;95%CI:0.32~0.89)、综合结果死亡风险(HR=0.53;95%CI:0.34~0.81)和全因死亡风险(HR=0.83;95%CI:0.69~0.99)相关。与华法林相比,NOAC对减少致死性ICH并无显著改善(HR=0.47;95%CI:0.20~1.03)。
 
与华法林相比,NOAC与ICH和缺血性卒中风险显著降低相关。NOAC对有非瓣膜性AF和ICH病史的亚洲患者可能是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So-Ryoung Lee, Eue-Keun Choi, et al. Oral Anticoagulation in Asia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a History of Intracranial Hemorrhage. Stroke. Originally published9 Dec 2019.

作者:国际循环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6)
#插入话题
  1. 2020-02-17 susice

    学习了,感谢!

    0

  2. 2020-02-17 diushouji
  3. 2020-02-17 30397607
  4. 2020-02-17 sodoo
  5. 2020-02-16 qingfengqishi5

    学习了,学习了

    0

相关资讯

Lancet:依多沙班治疗PCI后房颤患者的安全性研究

研究认为,在接受PCI的心房颤动患者中,依多沙班治疗方案与维生素K拮抗剂方案相比,出血风险相近

心房颤动分级诊疗服务技术方案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是心力衰竭、缺血性脑卒中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房颤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心血管病患者住院和死亡的常见原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对房颤患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全程规范管理,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Neurology:心房颤动和抗血栓形成药物相互作用对脑出血预后的影响

由此可见,AF和ICH患者的病死率增加。然而,调整抗栓治疗后,AF对死亡率没有单独的影响。相反,抗血栓预处理对无房颤的ICH患者结局具有有害影响,但对有房颤的ICH患者则无效应。

Circulation: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和CHA2DS2-VASc评分影响卒中发病

对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设备(CIED)患者的研究表明,心房颤动(AF)持续时间与卒中风险存在相关性,尽管与CHA2DS2-VASc评分的相互作用定义不明确。Rachel M.Kaplan等开展的一项研究目的是评估CHA2DS2-VASc评分和AF持续时间对CIED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SE)发生率的影响。 研究者将来自Optum©电子健康记录(EHR)去识别化数据库(2007~2017)的

AHA2019丨心房颤动高危人群何以自救: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要性

第92届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AHA 2019)已于美国费城正式召开。此次年会为期3天,吸引100多个国家众多专家学者参加。来自布列根和女子医院的Christine M Albert教授做客大会主题报告单元,围绕高危人群心房颤动预防中患者的自控因素发表演讲,阐述生活方式干预和危险因素控制的重要意义。布列根和女子医院Christine M Albert教授Andrade J等于2014年发表于Cir

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2019

自2014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相关专家撰写的《左心耳干预预防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目前的认识和建议》以来的近五年间,国内外有关左心耳(LAA)干预预防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不断问世,其研究结果进一步奠定了干预LAA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理论基础;进一步提升了干预LAA 预防房颤患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