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视野:消化道肿瘤治疗如何在精准医学中砥砺前行?

2017-03-23 佚名 肿瘤资讯

精准医学一直是近年来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消化道肿瘤的精准医学发展何去何从?在精准医学时代下,消化道肿瘤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有什么样的机遇?未来前景如何?在张苏展教授的主持下,徐瑞华教授、顾晋教授、周俭教授、徐建明教授就这些问题给予了相应回答。消化系统肿瘤在精准医学时代的挑战精准医学带来更准确的治疗手段和模式,但临床实践仍然有限从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概念来说,精准治疗应该定义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组学的数据,结

精准医学一直是近年来医学界的热门话题,消化道肿瘤的精准医学发展何去何从?在精准医学时代下,消化道肿瘤面临什么样的挑战?有什么样的机遇?未来前景如何?在张苏展教授的主持下,徐瑞华教授、顾晋教授、周俭教授、徐建明教授就这些问题给予了相应回答。

消化系统肿瘤在精准医学时代的挑战

精准医学带来更准确的治疗手段和模式,但临床实践仍然有限

从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概念来说,精准治疗应该定义为现代分子生物学组学的数据,结合大数据、分子信息生物学的手段,发现基因组学的差异,根据差异寻找更加准确的治疗手段和模式。对于消化道肿瘤,分子分型对个体化治疗的指导作用确实很大,差异也很大。

徐瑞华教授以肠癌为例,告诉大家通过研究、了解分子特征真正能够指导的治疗非常有限。例如RAS基因具有价值,但免疫治疗还未见曙光。疾病的生物学规律,对内在疾病可能改变不了进程,但是可以更深入了解类型或亚型病的规律,找到研究方向,包括针对基因寻找分子设计药物,对相互作用,避免耐药等等。精准治疗时代,开启了大门,但事实上能够把控的临床实践非常有限。

外科医生注重手术技巧和最新技术,更需注重治疗理念和原则

一,外科医生在精准医学的时代,应该不断去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除了了解最新的技术,手术技巧以外,更应了解治疗理念和原则。

二,外科医生认为是精准手术,但是顾晋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了解分子分型以及分子变化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对术后治疗,还有术前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三,教学医院的外科医生在做研究,如左、右半结肠,很多分子、机理不一样,如何结合临床的实际问题去做精准医学的研究,可能对临床实践会有更好的指导。

消化道肿瘤在精准医学时代的机遇

胃癌或许从免疫蛋白组学中获益

胃跟胃食管结合部肿瘤实际上进展没有其它实体肿瘤多,但免疫治疗在2015年的I期临床研究上已出现曙光,目前有研究正在进行。胃癌跟其它肿瘤不太一样,机理如果过分单一可能不行,就从免疫学角度,胃癌比较狡猾,用任何单一的手段治疗,会产生逃逸现象。徐建明教授认为胃癌在基因水平上不像其它肿瘤,从基因突变、基因扩增去解决,除了Her2,未来在胃癌治疗上可能从蛋白水平层面上会更好一点。

肝癌免疫治疗空间更广,多学科协作至关重要

肝癌的免疫治疗非常重要,但肝癌的免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没有胃癌肠癌那么多药。在2016年仅仅是几十例报道免疫治疗有一定缓解,但是肝癌免疫治疗的有效性相对胃肠道肿瘤比较低。但是正因为肝癌免疫治疗效果差,周俭教授相信一旦找到有效途径,肝癌的免疫治疗上升空间很大。同时他呼吁多学科协作治疗,外科、内科、放疗科、介入科结合起来,才能获得长期生存。

消化道肿瘤在精准医学时代的前景

化疗仍是基石,精准协助发展

虽然消化道肿瘤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研究正在开展,但化疗仍是消化道肿瘤不可或缺的基石,在精准医学时代,未来化疗何去何从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  化疗药物本身的升级;

二,  用精准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化疗病人,包括敏感、耐药;

三,  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如何精准选择、判定;

四,  探索新的化疗药物机制。

多药联合是未来主要研究方向

从基因组学展开研究,病种基因绘图,即肿瘤突变体比例,拿单一亚型说,MMR缺陷非常高。但从现实来看,并不是突变率高的病人对免疫治疗的效果更好。目前还没有任何临床研究将其作为筛选目标,证据表明该类型突破率可能性大,但如何界定非常难。影响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企业间研发的速度和策略。临床在可操作性上,个体之间差异很大。

徐瑞华教授和徐建明教授坚信联合治疗是将来研究的方向,初步疗效已经展现,国际与国内III期研究都在进行。 此外,周俭教授认为联合治疗同时也需要相互协作,在大数据和多中心的支持下,未来消化道肿瘤治疗也会步入慢性病管理

作者:佚名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14)
#插入话题
  1. 2017-03-29 cuiyejia

    谢谢分享,学习了。

    0

  2. 2017-03-26 飘飘爱

    很不错

    0

  3. 2017-03-25 天涯183

    非常好的技术

    0

相关资讯

食管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食管癌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报告者: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林英城   时间:9月17日16:50~17:20   地点:16区2层78 会议室   食管癌多学科综合治疗已能进一步提高生存率,但最佳方案仍未肯定。转移复发食管癌缺乏有效药物治疗,属不能治愈疾病。晚期食管癌姑息性化疗目的在于改善生活质量和生存,但化疗的生存获益仍有争论。现有研究认为含顺铂联合方案并未能提高晚期食管癌生

第三届中国女医师临床肿瘤学大会精彩内容集锦

       2012 年5 月11 日,由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学专家委员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女医师临床肿瘤学大会在京召开。本次大会由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女士担任大会主席,克晓燕、沈琳、冯奉仪、李惠平教授担任执行主席,来自全国100 多位肿瘤学杰出女性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了主办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季加孚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刘晓光副院长、中国

我国每年有近40万胃癌新发病例

  23日举行的第七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上我国每年有近40万胃癌新发病例,胃癌已经成为我国恶性肿瘤中危害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   第七届全国胃癌学术会议23日在北京开幕。此次会议由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承办。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前列,严重威胁国人健康。   第七届全国胃

Gastroenterology:肝脓肿患者患消化道肿瘤的风险更高

化脓性肝脓肿(PLA)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该病的发病与胆胰管上行性感染、胃肠道病变经门脉传播的血源性感染等有关。有几项研究发现PLA患者罹患胆管癌和胰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但未能得出确切的患病率。另外,结直肠癌、结肠管状乳头状腺瘤、胃癌及小肠肿瘤与PLA的关系尚不明确。至今,仍缺乏大样本研究来阐明PLA与消化道肿瘤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来自中国

施瑞华:中国消化道肿瘤早期诊断率仅7%

4月11日至13日,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诊断与治疗协作组、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省医学会等单位共同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消化道早癌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从该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消化系统肿瘤发病占总恶性肿瘤发病数的一半以上,其中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分别居肿瘤发病的第2、4、6位,几乎占所有肿瘤发病的一半。 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施瑞华教授表示,我国食管癌死亡人数约占世界食管癌死亡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