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元南:澄清观念,用好β受体阻滞剂

2012-06-18 王丽 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 柯元南        导语:近30多年来,心力衰竭(心衰)领域研究最重要的一项进展是阐明了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慢性心衰治疗中获得肯定。美托洛尔随机化干预慢性心衰患者研究(MERIT-HF)、心功能不

作者:中日友好医院 柯元南

       导语:近30多年来,心力衰竭(心衰)领域研究最重要的一项进展是阐明了交感神经系统(SNS)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在慢性心衰治疗中获得肯定。美托洛尔随机化干预慢性心衰患者研究(MERIT-HF)、心功能不全比索洛尔治疗研究Ⅱ(CIBIS-Ⅱ)、卡维地洛前瞻性累计生存试验(COPERNICUS)等大规模临床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慢性心衰患者死亡率、猝死率及再住院率,从而奠定了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治疗中的基础地位。然而,在实际临床工作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还远没有达到指南要求,尚存在许多误区。


中日友好医院 柯元南
柯元南教授
 
柯元南简介: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主任、大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首席专家。早年从事介入心脏病学,近年从事心血管病临床、心血管新药开发研究,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央保健会诊专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等社会任职。

       一、用不用?

       不敢用?

       由于担心β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有些医师对心衰患者不处方该类药物。这主要是由于医师对心衰研究进展缺乏了解。心衰时,SNS被激活,对心肌重构产生负面影响,使心衰不断进展、恶化。心衰患者的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其心肌毒性会直接影响患者转归。β受体阻滞剂可阻断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为避免和减轻用药早期可能产生的负性肌力作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应从极小剂量开始,每2周增加剂量,在2~4个月或更长时间内达到目标剂量或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为避免心率过度降低,需要监测患者静息心率,即清晨醒来时的心率(不应低于55 次/分)。应用缓释制剂或将一天剂量分2次服用以降低服药后的血药浓度峰值,可能可减小该类药物的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事实上,随着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心功能改善,其负性肌力作用引起的心衰加重或低血压等均可能改善。有些患者在应用很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时就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该类患者如确实须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考虑安装心脏起搏器作为保障。

       合并慢性支气管炎者不能用?

       出于对β受体阻滞剂可能阻断β2受体的担忧,有医师认为,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不能应用这类药物。β2受体分布于支气管平滑肌,阻断其可能会引起支气管平滑肌张力增大,甚至诱发支气管哮喘。但若应用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在谨慎使用临床常用剂量时,很少会诱发支气管张力增大或哮喘。当然,合并严重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还是应避免使用任何β受体阻滞剂。

       二、用什么?

       “类效应”?

       虽然理论上讲,所有β受体阻滞剂都可阻断交感神经β受体,应当具有相同的获益。但实际上,不同的β受体阻滞剂可能具有不同的疗效。首先,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不能降低心衰患者的死亡率和猝死率。其次,即便是没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其对心衰的疗效也可能并非完全相同。目前获得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β受体阻滞剂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卡维地洛、比索洛尔和奈必洛尔。

       因此,临床医师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考虑有证据支持的药物。

      三、何时用?

       越早越好?

       有医师认为,鉴于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衰管理中的益处,应尽早应用。但慢性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并非越早越好,患者用药时应当已达到干体重,即体内已没有过多水份潴留。达到干体重的标准是,下肢没有水肿,且患者已有超过4天不依赖于静脉应用利尿剂(不包括口服维持剂量的利尿剂)。如患者体内仍有水份潴留,此时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使病情加重。

       显效即停?

       有些医师认为,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心衰患者在获得疗效后即可减量或者停药,也有患者顾虑发生副作用而自行减量或停药,结果造成心衰病情恶化。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终末阶段,在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被用于治疗前,死亡率极高,须长期服药才可达到预期目标,不坚持用药而中途减量或停药可能会导致心衰病情反复。因此,对于心衰患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病情加重即停?

       有些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期间会出现心衰加重,医师会嘱其停药。这种做法实际上是不妥当的。正确的做法是,先采用其他治疗措施以改善心衰症状,例如加强利尿、控制一些诱发心衰加重的因素等。β受体阻滞剂可以暂时减量,待心衰症状改善后应及时恢复原剂量。

       须在ACEI达目标剂量后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必须在ACEI达目标剂量后使用,这种观点也是不正确的。CIBIS-Ⅲ研究是一项心衰治疗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一组患者先应用ACEI依那普利,达标后加用比索洛尔,另一组则先用比索洛尔,达标后加用依那普利。结果为,两组的主要终点事件无统计学差异;先用比索洛尔组早期心功能恶化明显多于先用依那普利组,但心脏猝死明显减少;先用比索洛尔组比索洛尔的剂量较大,而先用依那普利组依那普利的剂量较大。CIBIS-III研究提示,在临床实践中不必拘泥于先用哪一种药物,可以交替增加ACEI和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不过,先用β受体阻滞剂组猝死明显减少,似乎更具有吸引力。

       四、用多少?

       小剂量更安全?

       有些医师会对心衰患者处方β受体阻滞剂,但仅停留在极小剂量,例如比索洛尔2.5 mg/d、美托洛尔12.5 mg/d或卡维地洛12.5 mg/d。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具有一定程度的益处,但不能达到最大获益。

       CIBIS研究中,应用比索洛尔治疗慢性心衰的目标剂量为5 mg/d,虽然猝死率和因心衰住院率有显著降低,但更重要的指标心衰死亡率并未显著降低。稍后进行的CIBIS-Ⅱ研究吸取了CIBIS研究的经验,将目标剂量增加至10 mg/d,结果猝死率、因心衰住院率以及心衰死亡率均有显著降低。

       因此,慢性心衰患者在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一方面要从极小剂量开始,以滴定法缓慢增加剂量,减少剂量增大所引起的药物副作用,另一方面,一定要将剂量增加至目标剂量或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以使患者得到最大获益。经临床研究证实的β受体阻滞剂目标剂量是,比索洛尔10 mg/d(分2次应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95 mg/d(分2次应用),卡维地洛50 mg/d(分2次应用)。

       国人不耐受大剂量?

       有医师认为,我国人群不像欧美人种那样可耐受较大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针对这一问题,我国一项关于比索洛尔耐受性研究的结果显示,国人应用比索洛尔所达到的最大耐受剂量与欧美人群相似,在这一方面似乎并无人种差异。

       尽管如此,对于β受体阻滞剂的反应可能仍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对每例患者均应个体化管理,要求应用β受体阻滞剂时达到该患者可耐受的最大剂量,然后长期维持治疗。

作者:王丽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评论区 (3)
#插入话题

相关资讯

β受体阻滞剂治疗间歇性跛行合并动脉高血压

 德国一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显示,在治疗后约1年期间,β受体阻滞剂在间歇性跛行合并动脉高血压患者中的耐受性良好,直接比较奈必洛尔和美托洛尔对这类患者的疗效则无显著性差异。该研究于2011年6月6日在线发表于《高血压》(Hypertension)杂志。   β受体阻滞剂影响血管紧张度,因而在外周动脉疾病上的应用颇受争议。β受体阻滞剂奈必洛尔具有血管舒张、内皮依赖性和一氧化氮(NO)释放特性,可能

儿童患者,如何选择β受体阻滞剂

作者:储晨 齐春华 刘芳(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导语:β受体阻滞剂,是一类在儿童中亦有较广泛应用的药物,可用于多种疾病。但如何选择β受体阻滞剂还真是一门学问,本文着重阐述其在几种常见儿童疾病中的应用。       1、肥厚型心肌病:缓解症状,及早选择β受体阻滞剂    &

从PURE研究谈β受体阻滞剂对社区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胡大一 教授        全世界患有心血管疾病(CVD)的人数超过1亿,每年全世界大约有3500万人发生1次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或脑血管事件,其中约半数事件发生于已知有血管疾病的人群。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有冠心病病史的人群服用二级预防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Cancer: β受体阻滞剂并不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与当前血压药物能防止结直肠癌相反,服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并不减少一个人发展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Cancer杂志上,该研究还表明即使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亚型并无明显减少大肠癌的危险。        近年来,研究者们认为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可能与癌症的风险降低有

伊伐布雷定:减慢心率又添适应证

    2012年2月9日欧洲药品监管局(EMEA)正式批准单纯降低心率的新药伊伐布雷定用于合并收缩功能异常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该适应证的获批主要基于SHIFT研究结果,即伊伐布雷定在β受体阻滞剂等传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使心衰患者的主要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住院)显著降低l8%.心衰死亡风险显著降低26%。此前,伊伐布雷定在2005和2009年分别在欧洲获

当心血管疾病遇上COPD......

      死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者,常常合并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脏疾病。芬兰一项研究提示,在所有COPD患者中,有30%死于单纯COPD,37.3%死于心血管事件。心血管疾病(CVD)是COPD的主要合并症,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心衰)、心房颤动(房颤)和高血压为最常见的4种类型。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陈鲁原教授    &